冬奥周刊 | 中国速滑首金张虹:曾经双膝青紫惹国人心疼 退役后95%时间都在工作

2021-12-20 18:05:52 作者:王嫣 来源:周到

张虹,2014在索契为中国摘下速度滑冰首金的冬奥英雄,现任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委员会委员。

但国内体育迷对张虹印象最深的,可能还是她在2013年晒的一张双膝布满淤青的照片,运动员的坚韧、顽强和拼搏、勇气,尽展于此。退役之后,张虹依然很拼很勇敢,不断突破舒适圈、在未知的领域发着光。北京奥运会前,晨报记者也电话连线了张虹,请她讲述了自己“冬奥”最深刻的记忆。

首战奥运就意外夺金

2014年索契冬奥会,26岁的张虹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此前还从未在任何一项世界大赛上拿过冠军。这样看来,张虹的赢面并不大。况且还有一个不利因素,她和教练提前一周到了赛地,行李却晚到了两天,没有装备,备战必然受影响。

但1000米决赛,张虹出人意料地以1分14秒02地成绩夺冠,为中国夺得冬奥会历史速度滑冰项目的首金。在这之前她还从未滑进1分15秒大关,幸福来得如此突然,以至于张虹夺冠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改机票——出征前,她就按比赛日期定好了回国的机票,但拿到金牌,她要留到最后、乘代表团专机回国了。

回忆索契的日子,张虹印象最深的是颁奖仪式,“比赛后只有鲜花,我还纳闷:为什么连金牌都没有啊?而且发给我的花,一点儿都不香。后来才知道冬奥会的颁奖仪式是分两次进行的,赛场边会颁发奖品,晚上颁奖广场上才是正式的仪式。”

膝盖伤病惹人心疼

每一位冠军运动员,最可贵的都是有一颗冠军的心。要强,对自己有股狠劲儿。张虹就是这样。她谈到青少年时代,韩国教练“魔鬼训练”,“用杆子抽腿、抽屁股,有一阵确实不想练了。每个周末回家,都会把自己撂在床上,一躺就是一天。”

最严重的就是2017年初,平昌冬奥会备战期间,膝盖的伤病正如张虹在微博记录的,满是淤青,打绷带扎针,“无法形容有多疼”。而下面的评论,也是一片心疼的声音。“作为速度滑冰运动员,冰刀位置一根头发丝的差别我都能感受到,但那段时间我右膝以下都是没知觉的,发力就摔,右脚被左脚的冰刀划过很多道口子。”张虹说,那段时间她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蹲一下,期待膝盖不要那么疼,她就能多练一点。但愿望从来没有成真。

但张虹说,她理解所谓“冠军的心”,跟金牌无关,它是一种奥林匹克精神。“平昌冬奥会前,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再一次站在冬奥会的赛场上,虽然所有项目没有一个进入前8名,但我很高兴,我战胜了我自己。”

退役后冠军的心依然还在

平昌之后,张虹宣布退役。22年的运动生涯,她付出了全部的努力。“作为一个哈尔滨人,一个东北人,有四五年没吃过烧烤,你能理解我的心情吗?”作为一个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的运动员,张虹说在外吃饭她始终以素食为主,猪、牛、羊、鸡、鸭、鱼肉从来一口不吃,“这是对我自己的一个要求,也是对自己负责。”

退役,或许在饮食上可以释放,但自律早已经植入她的基因里。“一退役,我就去上了一个英语补习学校,每天都要学6、7个小时英语。”张虹说,“一个原来一天都在运动中度过的运动员,现在要在一个地方坐上7个小时读书,你知道这是什么滋味吗?最难的,是因为零基础,付出了很大努力,还是感觉不到进步。”学英语的瓶颈期,帮助张虹坚持下来的还是那颗冠军的心,“不是有那样一句话,胜利往往就在最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中吗?很多人就是坚持不下来,但我坚持下来了,并且取得了突破。”

95%的时间都在工作

退役之后,张虹进入到国际奥委会任职。“刚当选时,有次去瑞士开会,要转三个航班,我自己一个人。开会时,人家说的都是法语,有英语翻译,我根本就听不懂。那一周我真是崩溃啊!我感到很委屈,我来开会是代表中国运动员来的,可是却是这样的结果。晚上我一个人躲在酒店的房间里,偷偷掉眼泪。”

张虹说,那次会议给了她特别大的动力,必须要逼着自己成长,“从国际交流礼仪、从吃饭开始学,学英语……除了睡觉,95%的时间都在这里面。我不仅是中国运动员,我还是亚洲唯一一个冰上项目的委员,我的声音很重要。有机会的话,我希望能传递给世界更多中国的声音,能让之后奥林匹克的进步和发展有一点点我的贡献。”张虹说自己现在每天要想7件事,觉得时间不够用。“不过我也挺高兴,突破舒适区可以促使我进步,所以我也是想要付出100%的精力和努力把它完成好。”

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不足50天了,作为冬奥组委运动委员会委员,张虹的工作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致。“北京冬奥会期间又正逢春节,怎么样让世界各地的官员、运动员来感受中国的春节文化,北京的当地文;又怎么借由这样的机会,在亚洲传递奥林匹克精神,让世界更了解亚洲、更了解中国、更了解北京,这是我们正在思考和准备的。”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王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