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里飞出的诗
初冬的早晨,紫气东来公园的野地满是白霜。在小树林里散步的我,听到自己手机响,打开一看,是朋友发来的嘉定一中附属小学霍金中队二(3)班学生们的童诗集,我仿佛和春天撞个满怀!这是多么清新活泼、天真烂漫的童诗啊!
诗集里的诗,有对大自然的亲近和赞美——
“小雨滴,沙沙沙。/给小树捶捶背,/给小花挠挠痒。/给小草洗洗澡。”(何宇宸《小雨滴》)
“蓝蓝的天空,/白云朵朵。/有小狗、有小熊、有小马、有小猫,/就像一个动物园。”(单琪文《云》)
诗集里的诗,有直接取材于自己的生活——
“这道题好难啊!/我头发都快抓白了,/还是做不出。/妈妈,请教教我吧。”(钱徐成《难题》)
“我爱小提琴,/它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小小音符,蹦蹦跳跳,/连绵不断,润我心声。(陈梓瑄《我爱小提琴》)
同样是写银杏,应验了“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的至理名言,每位小诗人笔下的银杏,各有特色,形态迥异——
“银杏最爱美。/他怕出汗,/扇着许多小扇子,到秋天又穿上金色的纱衣。”(赵仪嘉)
“金色的银杏叶,/铺满了我的世界。/我扬起他们很高,/此时我们就能一起舞蹈!”(李子正)
“一阵秋风吹过,/银杏叶就像快乐的蝴蝶,/成群结队跳起优美的舞蹈!”(周子墨)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当孩子呱呱坠地降临这个世界,世界已经为他们安排了约定俗成的秩序。孩子未经世俗浸染的童心,对这个约定俗成的秩序是完全陌生的,充满好奇的。当他们把童心高高举起,以纯洁无邪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并且为它命名,采摘自身生命之树上的纯出天然的天真,吹奏出人类童年的天籁之声,童诗在那一刻诞生了。
但这并不是说,儿童学诗就可以无师自通,他们需要引导。他们蕴藏在童心里的创作灵感,一旦开掘,就会喷射出耀眼的火花。对此,我有亲身的体验。
从上海大学退休后,我在嘉定的新成路小学、华亭学校、清水路小学、嘉定新城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上童诗教学课。童诗班多位学生在全国的童诗大赛中获奖,作品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诗集《我爱诗歌》,我也被人民文学出版社评为诗教优秀教师。
2020年,我将在新成路小学5年的教学中学生写的120首优秀童诗结集,名命《月光女孩,阳光男孩》,交由该校自行印刷问世。这是一本可与许多已出版的儿童创作的童诗集相媲美的诗集。“太阳太伟大了/我把太阳夸得脸红”(仇思晨《太阳》);“我坐计程车/坐着坐着/从婴儿坐到现在”(童子路《计程车》)……你想象不出这样的诗出自二年级学生的笔下,而且在诗集中比比皆是!
无独有偶。眼下,我又读到了嘉一附小的这本童诗集。诗集内容丰富,形象优美,文字清新,诗风天真,很有艺术的感染力。
比如,陆沁弈的《狂风暴雨》:“寒潮在夜晚来临了,/天空黑漆漆的,/下起了墨汁一样的大雨,/真吓人啊!”诗将大雨比作墨汁,有一种令人惊奇的美。
比如,刘世琦的《桂花》:“桂花飘香令人醉,/一阵风雨,/桂花落了一地,/像撒了满地的小黄米。”诗将桂花比作小黄米,形象又出其不意。
再比如,张欣宁的《桂花》:“秋天来了,/桂花树上有许多小小的星星。/让我凑近看一看,/星星真好闻!”诗把桂花比喻星星,有一种视觉美,结句“星星真好闻”,把视觉转化为嗅觉。孩子未必知晓这是通感的运用,完全是童心的天然发现,这样的发现令人击节赞赏!
惊奇的是,孩子们的诗歌还富有哲理。
“风来了,/落叶满地跑,/想快点回家,/却离家越来越远。”(杨晨暄《风来了》)
绿波圆身样子很笨拙,/里面都是红红的果肉,/多汁又香甜。/原来好东西藏在里面!”(马谢缘和《西瓜》)
《风来了》让人想起成语“南辕北辙”;《西瓜》歌咏内在美。
尤为了不得的是,这本童诗集的作者都是小学二年级学生,而且还是一个班级的。众多学生都参与了童诗创作,并拿出了好作品。
我目前执教的清水路小学童诗班,每周上一小时的课,也是清一色的二年级学生。二年级是童诗写作的最佳起始年级,不用汉语拼音,所学的字就够写童诗,想像力也是爆发的高点。错过可惜。
童心飞童诗。祝贺嘉定一中附小霍金中队二(3)班的学生们,以及站在他们后面的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