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口碑最好的国剧怕就是谍战剧《对手》了吧,它很难得地弥补了现代谍战剧的空白,并且主角破天荒地是一对间谍夫妻,这部剧也是我难得能追得差不多的作品,时常有一种“居然这样也可以”的惊喜。它的“奇葩”在于把南辕北辙的三种类型剧,靠近乎纪录片的场景展现以及四个几乎可以永远相信的好演员紧紧地缝合在一起,变成一款风味层层翻转的“巨无霸”,三种剧分别是,谍战剧、生活剧以及情感剧。
△《对手》剧照丨豆瓣网
第一层是壳,偏好迷影探索的观众大概看得出来,《对手》这部剧文本的灵感至少结合两部作品,分别是美剧《美国谍梦》以及电影《罪孽》,前者讲述的是前苏联间谍在华盛顿郊区伪装中产,后者讲的是间谍三人组年华老去却无意发现当年本应死去的敌人归来了。这些都被改造成《对手》至少十集的故事大骨架,但是翻了下该剧播出时很多评论,几乎没有人反感编剧的致敬,我想原因就在聪明的创作者又引入了很多只有华语世界观众才能懂的“梗”,丰富了谍战剧的本土化风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伪装成游戏软件老板的间谍,与埋伏窃听的国安同志相遇,居然一起讨论一套发烧音响,台词是“300V电子管功放,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耳熟吧?这就是港片《无间道》的经典台词啊,这个细节就点出谍战剧的魅力在于“限定”,关系、任务、时空甚至被卷入迷局的所有人的命运,无不被限定。
第二层是血肉,依然是聪明的创作者为了让很多没有看高概念类型剧习惯的观众坐下来,也不至于被烧脑得头疼,就在剧中铺陈了大量的生活场景,以至于你觉得没有在追剧,是在追自己的生活流,依然用的是最管用的“武器”,美食。剧中好几个角色都是饕餮分子,几场重要的戏居然都发生在饭桌上,还真的是众口难调,有的间谍忘不了东北锅包肉,有的天天吃沙茶面吃不腻,还有一个间谍临死前先叫外卖,是生的韭菜馅饺子,而我们的主角间谍夫妻,妻子(谭卓饰)忘不了夜市的粉,丈夫(郭京飞饰)就爱喝工夫茶,还喝出人生境界,烦恼就像喝茶,一口口喝就喝少了喝没了。
在我看来能够让《对手》在大结局之后还能守在豆瓣八分线的金线,是因为它艺高人胆大,拍出了很多同行明晃晃,堂而皇之叫嚣却做不到的,拍成年男女的情感体验,甚至你说《对手》是中年情感剧,我觉得也不为过。剧中三个间谍构成三角关系,依然是你爱我,我爱他,他不爱我,多俗套啊,但是如果翻陈出新,让人不反感甚至迷恋呢,那靠的就是艺术化的细节处理,比如间谍妻子每次出任务回来都会觉得自己逢场作戏很难看,于是她会走在深夜的巷子里面无表情地狠心刷牙,羞耻感不需要用台词说出来;而回到家,她的间谍丈夫明明难受却不会过问,甚至还下意识地回避,靠着床头就抱着古代哲学书看,是王阳明的著作,暗示“去人欲”,耻辱与压抑让这对夫妻的情感关系变得复杂,扭曲但缝隙处又有黑色幽默、抱团取暖的种种气息、信号,是不是好久没有让观众觉得剧情、角色不再傻白甜,对得起“人性”二字。好剧不讲大道理,但也不会无下限地取悦观众,它甚至可以把观众当“对手”,在探索中较量悟性,感受趣味。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钱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