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第四个2021关键词发布:关注“沉默的少数”

2022-01-15 17:31:12 来源:上海奉贤 选稿:施丰奕

特殊人群的幸福指数,体现出社会民生的“温度”。2021年,奉贤将目光投向“沉默的少数”,着力解决“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解决特殊群众的急难愁事。

在奉浦街道国顺路生活驿站二楼,市民戚银芳正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红绳操锻炼。一番运动后,戚银芳心情也好了起来,开始在一起聊天。戚银芳是一位认知障碍轻度长者,她所在的二楼是今年3月,刚刚成立的奉浦街道老年认知支持中心。

戚银芳的认知障碍程度较轻,因此家人并没有将她送往专业机构治疗,但日常照顾也让大家压力颇大。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护理,对她的照料往往得不到正确的指引。社区治理是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其中一项工作必须要面对,那就是识别“沉默的少数”,认知障碍轻度长者正是如此。如今,在支持中心大半年,戚银芳的心情逐渐开朗起来,家庭也更和谐。

事实上,老年认知支持中心以老年认知科普宣导、分级诊疗、干预训练、家属支持、个案服务、日间照护为内容,开展老年认知友好社区建设,形成认知症发现、诊断、双向诊疗基础模式,为老年认知家庭提供全链条服务。

目前,每天约有16位老年人在奉浦街道的中心接受康复服务。此外,中心对有需求的认知障碍老年人提供专业日托照护,基本为轻度到中度认知障碍长者。同时也开展康复康乐活动:比如幸福生日会、手指操、手工作品、音乐疗法、团体康乐活动等,以及心理慰藉和干预等活动。

2021年,奉贤识别并聚焦“沉默的少数”,兜底线、救急难,基础民生保障进一步完善。在健全救助体系的基础上,精准救助服务,全面推行“社区救助顾问”制度,完成对困难家庭的全面走访和需求评估,制定“四份清单”,实施“桥计划”项目,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西渡街道社区救助顾问从走访排摸中发现,困难儿童青少年家庭由于缺少教育资源以及有效学习指导,许多困难家庭的家长对于孩子们文化知识的辅导往往无从下手。针对以上问题,团队设计出了“两小时的伙伴——线上支持计划”,依托新媒体软件以课业辅导与答疑中心,加以多样的线上交流为孩子们带来不同的服务体验,并以此激发个人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投入学习和生活。

两年前,学习成绩一向优异的小郑在初中毕业后没能参加高考,在家辍学。在“两小时的伙伴——线上支持计划”中,小郑开始与志愿者沟通自己对未来的规划,拾起之前落下的课程。不仅如此,他还在社工的引导下,找到了自己内心深处对学习绘画技巧的渴望,以及对从事绘画相关工作的一丝丝向往。

今年6月,奉贤区首个街镇社区救助顾问点在西渡街道上线,向社区居民提供救助政策咨询、心理疏导、个案帮扶、居民调解等民生救助类工作。站点的建立为前来求助的百姓进行一对一答疑解惑,成立“救助顾问谈心室”,由资深救助工作者轮流“坐诊”,为百姓开具救助“药方”,每周四固定接待来访,为百姓政策指引。

2021年,奉贤民政部门还聚焦特殊人群,成立未保办,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年底前实现未保站街镇全覆盖,落实困境儿童各项保障政策及资金发放,确保基本生活权益。同时,稳步推进助残工作,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持续推进社区辅助器具租赁服务点和精神社区障碍试点建设。其中,四团镇为首批试点单位。 

新的一年,奉贤将继续完善社会救助,夯实民生保障基础,深化“社区救助顾问”工作,以社区救助顾问团队为主体,整合政策信息,打破资源壁垒,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实现“政策找人”,不断提高帮困救助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织细织密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网,让“沉默的少数”得到精准救助,让社区困难对象切实享受到政府关怀,温暖“沉默的少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