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舞草龙”,草木香里舞千年丨爱申活暖心春

2022-02-01 08:39:38 来源:上海松江 选稿:吴梦迪

舞龙可能你很熟悉,但是“舞草龙”你知道吗?对于松江人来说,在有关节日的记忆里,“舞草龙”必定存在。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松江“舞草龙”,2008年已被正式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松江“舞草龙”源自唐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旱灾让叶榭颗粒无收,传说“八仙”中的韩湘子是松江叶榭镇人,从云中俯视父老乡亲们焚香点烛、跪地叩拜的情景,深表同情,便召来东海“青龙”。于是天降大雨,叶榭喜逢甘霖。当地百姓为报韩湘子“吹箫召龙”的大恩大德,便将盐铁塘更名为“龙泉港”。以后每年乡民们都用金黄色的稻草扎成四丈四节的“草龙”,集牛头、虎口、鹿角、蛇身、鹰爪、凤尾于一身,祈求风调雨顺。从此,这个习俗延续至今。

叶榭草龙全长约10米,制作工艺复杂。毛竹制龙身,铁丝扎竹环,树杈制龙角,经过繁琐的劈篾、制环、编柴、做头、结尾、联结、装柄等环节和编、插、嵌、镂等十多种工序制作而成。草龙虽用稻草编织,却紧密坚固,不轻易散架。舞动时,稻草四散,虎虎生风。

中国人以龙为图腾,把龙看待为掌管雨和水的神。男女老少舞动草龙,代表着叶榭人民渴望与天上的雨神——龙之间形成一种沟通,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祭祀和求雨舞是组成叶榭草龙求雨仪式最重要的两个部分。舞龙分别由“祷告”“行云”“求雨”“取水”“降雨”“滚龙”和“返宫”7个程序组成。动作均以祭祀为主线,赋予一定的民间信仰内容。整个祭祀所用的供品都来自叶榭本地,如陈稻谷、麦、豆、浜瓜和鲤鱼。祭祀仪式在田间广场举行,选在供奉“神箫”和“青龙王”牌位的庙宇附近,便于迎请。在迎请的过程中伴有《请神曲》的音乐,庄重神圣。这种接近古代原生态的祭龙求雨仪式,因为有整合村落集体力量的文化功能,已传承了一千多年。

作为草龙制作传承人的费土根,自幼学习手工竹编,上世纪70年代就跟师傅学习制作草龙。他在继承传统的草龙技艺基础上,又对草龙进行创造性改造。他带领一帮民间竹编艺人,利用自己的竹扎技艺创新了草龙的形态。费土根说,草龙的制作光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他有几个好帮手。“他们个个都是正宗的篾匠,削竹子的手艺都比我强。”

松江“舞草龙”传承的不止是一种民俗舞蹈的表现形式,更是一把打开当地深层文化惯性的钥匙。如果有幸去叶榭“舞草龙”的现场,你会看到草龙威风凛凛,活灵活现,时而飞舞,时而盘旋。叶榭的草龙舞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