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上海市延安中学

2022-02-02 12:03:09 来源:上海长宁 选稿:刘佳韵
从进入学校开始,就开始了人生中极为重要的学生生涯,从学习知识到步入社会,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和完善。春节期间带大家一起走进长宁的这些学校,了解长宁的学生们。在校园里获得了怎样的知识和能量!

德育篇

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1979年邓小平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带着传承延安精神的使命,上海市延安中学注定是不平凡的一所学校。

“延安人”带着传承与弘扬延安精神的使命,赋予学生“延展身心之力”与“安邦定国之志”,培养心系祖国与人民的家国情怀、“现代文明”与“传统美德”相结合的延安人。

在长期实践与探索中,学校已经形成了以“弘扬延安精神,继承延安传统”为主线的德育模式和教学特色,确立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基础型课程,以“成长体验”为特色的拓展型课程,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的研究型课程的德育课程体系,所涵盖的六大类德育课程贯穿整整为期三年的培养过程。

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基础型课程

学校注重基础性课程中育人价值的研究和实践,开展一系列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研究项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阵地”。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堂探索,坚持“一课一主题”“议题式单元教学”等特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回答好三个问题: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重视“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学习,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以点带面,增强学生对党与国家发展的认同感、责任感。每年都有多位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获国家级和市区级表彰。

多年来,延安中学利用校史讲座、延安讲坛和校友分享会等,使学生了解学校办学历史和办学传统,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成为真正的“延安人”。

以“成长体验”为特色的拓展型课程

》》》生涯规划课程

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充分挖掘每个人的发展潜能让更多延安中学的学生找到了未来的方向。学校借助外部力量,不断完善职业体验、参观大学城等实践活动,优化基于三年成长的校本生涯课程。

》》》主题教育课程

延安中学通过精心设计重体验、重过程、重评价的教育活动育人,完善节日教育、仪式教育、专题教育、生活教育等课程。

》》》社团活动课程

学校历来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和指导,优化社团活动的质量,社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学校的“黄浦江水环境考察活动”曾受到时任上海市市长韩正的肯定。

》》》寄宿生活课程

在延安中学,寄宿生活也丰富多彩。利用寄宿制学校特点,学校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的住宿生活体验,养成独立与自律,包容与谦和,助人与协作的品格,具备公共精神和责任意识。

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的研究型课程

实践出真知。延安中学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社会实践”为能力锻炼的切入点,通过开展一系列“基于项目学习”的研学活动和社会服务,拓宽核心价值观教育“主渠道”。例如,学校通过“南京”“井冈”“延安”系列社会实践和“黄浦江”环境考察、“志愿服务”“重走复兴路”等特色主题活动,引领学生体验“倾心为民”之行、铭记“奋进为民”之任,不断增强延安学子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

高一南京爱国主义教育暨生存训练实践课程。赴南京中山陵、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祭奠。学生们带着对南京历史文化研究项目完成系列德育课程的学习实践。

高二井冈山学农实践课程。登井冈山茨坪、井冈山烈士陵园祭奠等活动进行红色考察;带着研究项目开展“回顾农家生活”“重走红军路”野外拓展体验等主题班会,情系“三农”、理解“井冈山精神”。该课程入选2021年上海市中小学“中国系列”百个教育活动课程。

高三延安社会实践课程。参观老一辈革命家在枣园、杨家岭的故居及中共中央机关办公旧址等,让年轻的心灵注入延安精神的基因,感受党的光辉历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上海市延安中学始终以“延安精神”为引领,以“文化引领”为核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具有延安文化的德育课程路径,培养具有“中华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的高素质“延安人”。校党委书记马越说:“我们一直牢记教导,让学生敞开胸怀拥抱自然,点点滴滴播撒阳光,努力做一个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个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

今后,上海市延安中学将继续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特征,不断挖掘延安精神的内涵,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校德育工作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