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服集团当年设计研制的冬奥“冠军战衣” 被奥林匹克博物馆永久收藏

2022-02-24 18:22:37 来源:上海长宁 选稿:魏子川

北京冬奥会已经闭幕,除了各项赛事,赛场上运动员穿着的服装也成为了焦点。你知道吗?为了让选手在冰雪上充分展现技术动作,这些冬奥会的赛服可都得经过“千锤百炼”。今天记者带您前往上服集团,揭秘16年前我国第一枚自由式滑雪项目金牌得主、男子空中技巧选手韩晓鹏的比赛“战衣”是如何设计研制的。

韩晓鹏站上都灵冬奥会领奖台

16年前的意大利都灵冬奥会上,中国选手韩晓鹏以250.77分夺得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金牌。这不仅是中国选手在冬奥会雪上项目中的首金,也是中国男选手在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它的背后有来自长宁区属国企的上服集团送出的“神助攻”。当时,韩东鹏夺冠时身穿的赛服就是上服集团旗下飞达羽绒服总厂设计研制的比赛“战衣”,这件“冠军战衣”在赛后被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永久收藏。

上服飞达厂设计研制的韩晓鹏比赛服

“中国制造”闪耀都灵冬奥会

赛服是运动员决胜赛场的关键之一,韩晓鹏夺冠时穿的那套“战衣”极具科技感和中国风。记者了解到,为使运动员在极寒天气下保暖的同时,无束缚地进行各种高难度技巧动作,比赛服采用了当时最新研制的高科技面料,并将中国织锦缎、龙凤图案等中华文化元素融入门襟、领圈等部位。“从面料的成衣质感和穿着体感上考虑,最终采用了经典的两层覆膜防雨雪透气面料,同时在衣领和门襟处相拼了代表中国吉祥寓意的金色祥云、龙纹和花卉图案织锦缎作为点缀。”谈起这款星光熠熠的比赛服,飞达厂技术团队充满了自豪。

考虑到运动员空中技巧的灵活性,飞达技术团队在填充物方面选择了整体感更好的化纤棉,其优势在于没有填充羽绒后穿着的膨胀感,能更好地减少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设计打样后,根据在为运动员量体制衣过程中收到的反馈和平时在练习中碰到的问题,技术团队积极探索改良方向。首先在后中腰部及腋下加入高强度弹性面料,方便运动员应对身体大幅拉伸等运动变化,以减少衣物对人体的牵扯;其次,在裤腿内做了防风裙的设计,并在脚口两侧增加了能牢牢固定于滑雪靴的裤钩,这样既减少了寒风的灌入,同时也能让裤子不会因为在空中翻腾时出现上卷。2006年2月23日,“中国制造”闪耀冰雪,身穿飞达“战衣”的韩晓鹏夺得中国冬奥历史雪上项目的首枚金牌!

韩晓鹏在都灵冬奥会胜利夺金

而今,这款飞达羽绒的经典服装与其他上服历史中的高光产品一同被成功复刻,并收藏在集团历史发展陈列馆中。

从左到右分别为:1975年珠峰登山服,1988年南极科考服,2006年都灵冬奥会韩晓鹏比赛服复刻版

从登顶珠峰到南极科考,飞达奥运精神永存

荣耀不止于都灵冬奥会。早在助力韩晓鹏夺金之前,飞达羽绒服就曾为中国登山队征服珠峰试制登山服和睡袋共8个品种、50套。

上海服装集团上海飞达羽绒服总厂前身是上海延吉服装生产合作社,主要从事羽绒服生产加工。1974年8月,被选定试制国家登山队专用羽绒服。技术工人结合国家体委的登山要求,克服时间和机械上的制约,构思、设计、制样、测试,不断改进防寒产品短处。经过反复制样,最终选用色泽较强的尼龙绸四层制作,里面两层均以绒度最高的90%白鹅绒充绒,制成保暖性能高且轻便实用的首套国产登山服。

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

1975年5月,中国女登山队员潘多一行9人穿着试制改进的装备,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与其红色羽绒服成为了隽永的辉煌!

延吉厂于1979年11月广泛征集商标名称,取羽绒来自鹅毛和鸭毛之意,就以两根羽毛为标志,取名双羽牌,1981年启用。

1982年延吉厂正式更名为上海飞达羽绒服厂,而此时的羽绒服已为第五代产品,选用高密度的杂色涤棉府绸和精制的飞浔绸做面料,色彩鲜艳,以涂层尼丝纺做胆,内充较高(50%)绒度的灰鸭绒,做成全脱卸式的各种款式的连帽羽绒衫,经脱卸可作滑雪衫、茄克衫、马夹穿着,“一衣三用”。品种发展到男女茄克装、卡曲、摩托装、中大衣、长大衣、背心以及护膝、护胃、护腰等小商品,形成羽绒系列。高档羽绒衫的博览服还采用进口优质的尼丝纺,以高纯度(70%)含绒量的羽绒作填充料,辅之在胸、背部电脑绣花,配置各种装饰件,时装感强,在上海市历届羽绒博览会上畅销不衰。

中国极地科考队

1988年起,“上羽”牌特制羽绒服被确定为中国极地考察唯一指定产品。进入2000年后,飞达羽绒服装总厂为参加第20届都灵冬奥会中国空中技巧队设计制作具有“高科技面料、有助于功能发力”的比赛服。

上服集团飞达羽绒服总厂

步入新时代,飞达羽绒服以“攀登者”的姿态,依托“上服·万商”联合举办的上海羽绒博览会(万商羽博会)的平台经济模式,不断延展产品功能属性,打造更具功能、时尚、惠民等特色的国产羽绒服,创立集科技与时尚于一身的“三由”高级户外运动服。

万商羽博会

“三由”户外运动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