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丨穿上“大白”服的那一天
穿上这身“大白”服,才真切感受到,长期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能够日复一日穿着这密不透气的防护衣,支撑他们的,想必是那份无私付出的信念,以及相信疫情终将被战胜的决心了。
讲述人:许建珑
整理:宋梅
随着越来越多志愿者穿上防护服,在抗疫一线和医护人员、防疫工作人员并肩作战,白色和蓝色,成为这个三月居民眼中的最美色彩。“穿上这身防护服,才真正感受到‘大白’的辛苦和付出。”近期,有幸与上海市兴业中学许建珑老师对话,当被问及第一天做“大白”的经历和感受,他如是说。
许建珑(左)和兴业中学同事李鸽(右)同日“上岗”
“第一次穿‘大白’吗,这么激动?!”我和李鸽参加抗疫志愿服务的第一天,就领到了两件“大白”服,看到我们一脸兴奋,志愿者带队老师忍不住调侃道。穿戴完毕,相互打量,虽然看不到面罩、口罩重重遮挡之下的脸庞,但我们仿佛看到对方脸上绽放的笑容——是的,从来只在报道里和电视上看过,没想到自己也有穿上厚厚的防护服,以抗疫志愿者的身份成为“大白”的一天。当天,地铁新天地站旁的拉法耶艺术中心大厅布置成了核酸检测采样点,我们两个被安排在这里服务市民。采样还没开始,外面就已经有市民排起了队。简单培训后,我们开始了工作:用手中的仪器扫描市民的核酸检测预约二维码,每10人打印一次条码,一张贴在纸上作为登记,另一张交给身边的医护“大白”,由他们贴在试管上。工作本身难度不大,我们干劲十足。随着前来做核酸检测采样的市民越来越多,还遇到了不少让人忍俊不禁的趣事。
有急性子的市民一屁股坐在我面前的座位上,二话不说,拉开口罩、张大了嘴。我忍着笑,请他出示二维码,然后一边扫码一边提醒他“这次采样只做鼻拭子,不用张嘴”,扫码完毕,再请他移步,到负责采样的医护‘大白’面前就坐。有不少市民在扫码时,会轻声请求:“医生,一会儿轻点,行嘛?”“放心,我们的医护人员很有经验,不会很痛的。”这部分市民,让我们意识到,穿着“大白”防护服,我们就是守“沪”健康的医护“大白”,不由心生一阵自豪。
有位母亲带着三胞胎赶来,轮到他们时,母亲首先就坐,然后三胞胎轮流上前,坐在妈妈怀里完成采样。前两个小朋友几乎面不改色地完成了鼻拭子,最多皱了皱鼻子。轮到第三个小朋友时,我还没看出和前两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样,这位母亲已经手脚并用地将孩子“箍住”,脸上一幅“如临大敌”的模样。“他肯定会哭的,所以让他最后做。”果不其然,看到“大白”靠近,这个孩子的鼻子立刻皱了起来,一脸抗拒,想要躲开。经验丰富的采样人员迅速将棉签一探一转,干净利落完成了采样。这个孩子依偎在母亲怀里,回过神来,还是哭了。我们和医护人员赶快微笑着为他送上鼓励。机械重复的工作,让我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面前纸上,标签条码逐渐增加。20、40、60……不知不觉,贴满了三张。坐得有些酸了,我站起来望向外面,检测队伍依然如长龙一般看不到尽头,想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做完,不由得有些疲倦。“我们桌今天已经做了600多人了,加油。”身旁的医护“大白”望了一眼我面前的记录纸说。这个数字让我打起精神,再次握紧了手中的扫码机……
终于结束了长达5小时的“奋战”,脱防护服时,因不得其法,我几乎是直接撕开一个口子,从里面钻出来。虽然脱得略显狼狈,但我长舒了一口气。厚厚的防护服,实在太闷热了。看着身边的医护“大白”快速且有条不紊地脱下防护服,顿时觉得,千千万万长期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大白”们,想必已经习惯这份辛劳吧。当第一次穿上“大白”的兴奋感逐渐消退,支撑着他们继续日复一日穿着这密不透气的“大白”服的,想必只有那份无私付出的信念,以及相信疫情终将被战胜的决心了。这天短暂却又漫长的抗疫志愿服务经历,也让我们更加敬佩每一位在这场疫情攻坚战中默默付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