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美国“哨兵”导弹?

2022-04-11 09:10:01 来源:观察者网 选稿:李婉怡

本周,我们关注两件事,一件是美国的“哨兵”洲际导弹正式定名,我们从美国新一代陆基洲际导弹的发展延伸谈谈当代核大国的“三位一体”核力量发展布局。另一件是德国宣布采购以色列“箭3”,也就放弃了在美国“爱国者”系统基础上自行研发新一代反导系统,这又反映了德国怎样的一种心态呢?

为什么不”续”民兵导弹?

4月5日美国空军宣布,正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开发的新一代的洲际导弹,此前叫做GBSD项目,正式命名为LGM-35A“哨兵”。并且宣布这种导弹将会装备W87核弹头,在2029年后按照1:1的方式取代现役“民兵3”导弹。

不过除此之外,美国没有公布关于“哨兵”导弹的任何更多细节,射程、精度、制导技术等方面都没有新的内容发布。

当然这也正常,美国冷战后通过大肆宣传各种先进武器做出一副“公开透明”样子,同时也实现了一种让其他国家即使了解也难以追赶的态势,实际上是一种更加高级的保密手段。

但是现在时过境迁,他们发现自己在冷战后耗时多年开发的许多“次世代”武器装备都遇到了因为此前宣传太过分,导致各种性能参数和技术原理被对手新一代对标装备“针对性压制”的问题。

所以现在美军也不敢再像过去那样托大,到处吹自己新一代武器装备如何如何,而是也开始虚虚实实,重视起保密问题来了。

然而保密归保密,这并不能影响大家通过研制“哨兵”导弹的目的和对现役“民兵3”导弹的相关吐槽,来推测“哨兵”导弹可能要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目前关于“哨兵”能确定的就是它要携带多个MK.21再入器

首先,就是“民兵3”为什么不继续“续命”。其实笔者2021年的时候做过一期视频《“民兵3”导弹又要续命,你也要用100年?》。

当时的新闻是说美国国会认真讨论为“民兵3”导弹“续命”,以取代耗资巨大的GBSD项目。

按照当时国会的讨论,“民兵3”续命计划包括更新导弹上已经完全过时的电子系统和制导系统,比如陀螺仪,但弹体可能会继续沿用,只是进行翻新。

但是民兵3导弹如果不换新的弹体和发动机,就意味着射程、投射重量方面的数据无法有大的改进。

那这就解决不了美国空军最大的痛点了,那就是“民兵3”导弹装载多弹头时射程不足的问题。

其实今天的“民兵3”导弹本身就已经是冷战末年取消“和平卫士”导弹后被拿来“临时过渡”的产物。

图中可以看出“和平卫士”(左),比民兵3、民兵2(中、右)导弹大了多少

我们知道,洲际导弹上的“弹头”其实不仅仅包括核炸弹本身,还有用于在再入大气层的时候保护核弹的装置,同时这个装置的设计水平也和导弹的命中精度直接相关,这就是所谓的“再入飞行器”。

“民兵3”导弹的再入飞行器,今天主要是两种,一种是MK.12A型,一种是MK.21型。

MK.12A型再入飞行器当中配备有W78型核弹头,当量33.5万吨,装填核弹的再入飞行器重量约为317.5千克,圆概率误差219米,它是民兵3导弹设计时的“原配”弹头。

而MK.21型实际上是为原本应该取代民兵3的“和平卫士”开发的,它装备了新设计的W87核弹头,总重量在362千克以上,圆概率误差缩小到MK.12的一半,约为121米,当量为30万吨。

但是这是为适应多弹头设计的“减重”版,实际上由于W87弹头采用三相弹原理,通过增加其外部的高浓缩铀外壳重量,威力就可以提升到50万吨,不过弹头重量会有较大增加,所以计划由专门携带单弹头的“侏儒”导弹携带。

而今天的民兵3导弹,根据美俄条约,有200枚携带MK.21再入飞行器,只携带50万吨的“加重型”单弹头,其余250枚携带MK.12A再入飞行器,虽然按照条约只携带了单弹头,但实际上美国为这些导弹都准备了3枚弹头,其中两枚列入“库存”数字——因为按照条约,双方各自有约2000枚弹头的限额,这个限额可以用来做“库存”弹头,也可以做战术弹头,美国因为财大气粗,主要以“库存"弹头来填满这个限额,为此每年要付出百亿美元以上的维护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