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下的香港年轻人:刚开始父母反对我出来当志愿者……

2022-05-15 06:01:00 来源:上观新闻 选稿:朱雯


讲述人:在沪港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学生梁钧宜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我现在应该在准备6月去龙华医院临床实习的事情。很多人好奇,一个香港人怎么会来上海学中医?我出身于一个中医世家,父亲、爷爷、太爷爷都是中医,因此,2018年已被澳门大学商科专业录取的我,决定继承祖业。上海是很多港人喜欢的城市,自然也成为我求学的第一选择。

梁钧宜书。

回到这次疫情。3月底我住的张江某小区招募志愿者,最初只有一位在实验室工作的姐姐报名,一个人整天忙前忙后很辛苦。那时我就很想帮忙,但内心犹豫不决。说实话,身在香港的父母开始反对我当义工,他们听到了一些传言,担心港人在上海当志愿者会被居民不理解,甚至受到言行上的伤害。

那段时间我真的很痛苦,整天浑浑噩噩地躺在床上,看着挂在墙头的白大褂发呆。我注意到,居民群通知发物资时,总有人会问一句“那个香港小伙子领了吗”,感到很温暖。后来一件事让我彻底打消顾虑——4月初小区核酸采样,我用的是香港身份证,居委干部一直没法录入。当时我很不好意思,觉得耽误大家的时间,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时,边上一位先生主动上去帮助操作。在这十多分钟里,居民们没有一句怨言,都静静排在我后面。

“是不是我想的太多了?大家早把我这个香港人当作自己人了。”于是,我决定成为小区第二位志愿者,即便要穿着“大白”隔离服,每天出一身汗,洗两次澡。

送政府“大礼包”、发抗原试剂盒、组织居民测核酸……志愿者工作看似是简单的重复劳动,但坚持下来很不容易。现在我们志愿者队伍共有9个人,一旦群里来了任务,谁有空就会先应一声。一般需要两三个人,一方面人太多容易造成聚集风险,另一方面也会过度消耗宝贵的防护服。因为我参与志愿者工作早熟悉流程,只要手头没有太急的事情,总愿意出来帮忙。

在当志愿者过程中,有让我难过的事情。我们楼里有位与孙辈同住的70多岁老先生,一开始特别不配合,上门发试剂盒,不开门,即便开了还要骂我们,别的志愿者都不敢去送。开始我也是硬着头皮敲他的门,大概是看我和他孙辈差不多大,老先生没有骂我。之后几次交流中,老先生慢慢信任我,说出了坏脾气的原因——他的老爱人走了,他从安徽过来奔丧,但由于封控在小区内,一直没法出门去领爱人的骨灰盒。

这真是人间悲剧!我只能安慰他,“只有做好抗原自测,才有可能让小区早日解封,早日去接老爱人。”我不知道老先生是不是相信我的话,但感觉他态度有所改善,也配合做好每天抗原自测。

同样,也有过让我小得意的事情。有次小区全员核酸检测,我负责居民引导工作。当我注意到护士有时没做到“采样一次、手部消毒一次”时,马上就去提醒她。护士听后就立刻改正,这样既避免潜在的传染风险,也避免被居民发现后闹出矛盾。这一刻我蛮有些当医学生的自豪感。

从2018年来到上海读书以来,我一直觉得这是一座非常包容的城市,4年多的生活体验也很好。正因如此,当上海这次出现暂时困难后,我总希望点力所能及做点事情来回馈这座城市。今年恰好又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我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香港人是爱上海的,更愿意尽心尽力帮助这座城市”

我也相信,离恢复正常生活的日子正越来越近。说实话,我现在已经开始期待在龙华医院的临床实习,既是延续我的求学生涯,也能把医学技能用于实践之中。多说一句,与外人想象不同,香港人其实很相信中医。医院里有中西医结合科室,城市里有中医诊所,药房里有中医坐堂。我要用好在龙华医院学习的机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

更让我高兴的是,现在家人们已经能够理解我的选择,只是叮嘱我要注意个人防护,不要太辛苦。还有一点很重要,我确定,未来还会继续留在这座城市发展。

(讲述时间:2022.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