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国际海事妇女日,“乘风破浪的她们”有话说

2022-05-18 19:18:58 作者:傅文婧 来源:东方网

今天是首个“国际海事妇女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Women in Maritime)。在2021年12月的第32届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大会上,将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国际海事妇女日”,以提高业内外对女性的关注,支持解决当前海事领域性别失衡的问题。

为庆祝这个特殊的纪念日,上海海事大学邀请了在海事领域有所建树的女校友、女教师和相关专业学习的女大学生,听“乘风破浪的她们”谈一谈行业内的学习工作经历,以及女性在航运界的奉献与担当。

卢萍

卢萍:上海海事大学2000级航海技术专业本科生,现在长江引航中心工作,是长江上首位女引航员。

2004年,我从上海海事大学毕业后到长江引航中心工作。18年间,我从基层到机关,先后从事一线引航员、安全管理员、综合办主任、党支部书记等不同工作岗位,长江引航中心为我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与机会,让我接触引航、热爱引航,奉献引航。

作为长江引航中心太仓引航基地党支部书记,做好基地“顺畅交接、后勤保障”是工作职责使命所在,不仅要为过往引航员顺畅交接提供坚实支撑,还要为引航员在基地的生活及时提供后勤保障。我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为长江引航中心争取引航话语权,撰写的论文《南通如皋港船舶靠离泊操纵和交通组织》在2020年中国航海学会学术年会上被评为一等奖。同时,我还积极利用专业特长,普及引航知识,让民众“走进引航、了解引航、感受引航”,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创造良好环境。

郑蕾

郑蕾:上海海事大学1996级国际经济法专业法学硕士,法学博士,仲裁员,上海海事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协力所海事海商专委会主任,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18年荣获上海市优秀女律师提名奖。

1999年自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毕业后,我一直从事涉外海事律师工作。在过去二十余年的执业生涯中,我曾在多家国内外知名进出口贸易公司、金融机构、融资租赁公司、航运物流企业、船舶修造企业担任法律顾问,为重大国际贸易、船舶买卖融资、海事物流非讼项目及诉讼和仲裁业务提供大量法律服务。我还被邀请作为专家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办法》的制定和《海商法》修订等课题研究。

在不断成长中,我见证了我国航运业的飞速发展和我国从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转变的建设历程。新冠疫情的出现使全球经济和航运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背景下,作为新时代的法律人和航运人,我们更应当积极地开拓创新、整合优势资源、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为航运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多的法律支持和优质服务,为我国法治海事建设和高等海事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让世界看到中国在全球航运领域的影响力。

沙梅

沙梅: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博士,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中国航海学会集装箱运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工作伊始,我在学校前辈教师的指点和言传身教下,坚定了扎根海事、奉献海事的人生信念和目标。随着自己的科研、教学工作与港航事业的不断融合,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海事领域专家,尤其是许多优秀的女性学者和企业家,她们对海运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让我非常感动,也更加增强了为祖国航运事业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作为一名女教师与科研人员,我热爱港口和航运,2008年出版了专著《集装箱码头物流运营系统通用性建模与仿真》,2017年“世界级超大型集装箱港口智能运营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也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今后,我将带领全院教师,顺应海洋强国、交通强国的时代要求,踔厉奋发,为培养更多现代港航物流复合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张滟

张滟: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国际海事教师联合会(IMLA)会员、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航海教育研究分会理事。

我作为一名海事高等院校的女性外语教师和语言研究者,参与《海事英语》(国际海事组织示范课程3.17)的修订开发;参与上海海事大学向国际海事组织竞标并获批建设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相关工作;翻译《南海航行状况研究报告》、《中国航运发展报告》白皮书等海事领域重要研究报告,为航运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挖掘国际海事、航运话语脉络等;以外国语言文学的专业、学科范式,透视国际海事、海洋相关事务中的语言交际问题;努力将现实中的问题转化为学科中的内涵和命题,从学术与智库研究的层面对接国家声音的传播和国家形象的建构。在新时代,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种努力也在践行着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外语人才的探索。

张婕姝

张婕姝,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博士,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秘书长、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虹口区人大代表、市交通委科委特聘专家、交通工程学会港口航运专委会副主任。

1991年,我进入学校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习,求学生涯中,我有幸遇到了许多可亲可敬的女老师,她们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我,让我决心为祖国的航运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交通运输学院期间,我主编的《物流企业仓储管理与实务》获得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优秀畅销品种”,主讲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

离开教学岗位,进入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后,我接触了大量优秀的航运领域企业家、领军人才,获得了很多很好的学习机会,并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发挥自身的专业价值,为上海等多地政府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多次获得决策咨询类成果奖励。

甘爱平

甘爱平,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中国航海协会航运保险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金融业联合会航运金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海洋协会特聘专家。

因机缘巧合,2003年我从金融行业转行来到学校。航运金融的历史底蕴与博大精深让我爱上了“航运金融”。因此着手在国内第一个系统主编《航运金融学》教材,国内首创并主编《中国航运金融市场年度报告》多期。在国内高校首开《航运金融学》课程,并积极与国内涉海类高校交流。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获得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三等奖、中国航海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和上海市金融联合会优秀理论成果一等奖。

下基层去船公司、港航企业、政府部门等,宣传我国航运金融取得的成就,为发展航运金融提供智力支持。在教学上大力培养航运金融人才,力荐学生到航运金融机构就业。和其他女教师一道在航运教育界发光发热,在男性云集的海事事业中顶起“半边天”。

陈芳

陈芳: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上海海商法协会理事。

自从到上海海事大学任教以来,我一直自觉地将自己的本职教学、科研工作与航运业的重要单证——提单以及相关的法律制度联系起来,特别是在主讲“票据法”课程以及研究票据法律制度时,注重比较票据与提单的共同点。教学上主动融合票据制度与提单制度的知识联系,尝试帮助学生拓展法律学科领域的知识维度,服务学校航运人才培养目标;科研方面,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提单制度的论文,注重借助民法理论完善提单制度的理论研究。

航运业是一个时时刻刻与海上各种风险博弈的行业,固然需要男性的力量与勇敢,但也需要女性的细腻与柔和。在现代航运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女性从业者在航运业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为航运业注入了更多新的活力。

严南南

严南南:上海海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继续教育学院多年来依托海事特色,与海事系统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十分密切。受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委托,和上海海事局合作承办了“2021年中国-东盟及相关国家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操作人员能力建设培训”,来自东盟及亚洲相关8个国家的19名学员参加了线上培训;承办了上海海事局、浙江海事局等地方海事局的人员培训以及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船员培训工作。自学校与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签署协议在上海海事大学成立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联合会(FIATA )货运代理资格证书中国考试中心暨上海培训中心以来,学院为全国港航业服务,共计颁发 FIATA 培训证书 581 张。

女性相比男性更为心细和谨慎,在海事领域的相关工作,比如报文编辑、证书管理、设备检查、事故调查等方面,女性相较于男性更有优势。在港航智能发展的当今和未来,海事巾帼必展风采,绽放多彩华章。

白响恩

白响恩: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副教授、博士,见习船长,上海市青年联合会教育界别副秘书长、中国航海学会航海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首位穿越北冰洋的女航海驾驶员。

我一直坚持奋斗在航海一线,曾参加我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并在我国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号”上担当二副职务,成为中国首位穿越北冰洋的女航海驾驶员。多年来,我为商船航行北极提供详实资料,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北极航道专项研究”建言献策,还积极参与航海文化科普宣讲。

航海通常被认为是男人的世界,但在航海科技日渐发达、现代航运服务业蓬勃兴起的今天,女性航海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正在加强,女性航海从业者的比例也正在不断增长。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也是时代赠予女性的幸运,更是时代赋予女性航海从业者的一份责任。作为一名女性航海从业者和教育工作者,我将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为国家培养更多助力海洋强国梦的航运青年人才而付出不懈努力。

张文静

张文静:2021级交通规划与管理专业研究生,上海海事大学2017级交通管理(国航)专业本科生。

扎根海事,砥砺远航。研究生期间,恰逢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成的关键阶段,我积极参与导师的省部级课题,其中“利益均衡下上海邮轮产业链合作补偿机制的创新研究”等研究,为上海初步形成邮轮经济产业链献计献策。

作为一名在海事相关专业学习的女大学生,用女性的视角传达对国际海事治理运营的关注,在汲取知识中等待厚积薄发。在国际海事妇女日来临之际,我也将秉持“巾帼不让须眉”的理想信念,努力奋进,为国际海事的发展贡献女性的力量。

吕思宁

吕思宁:2018级航海技术本科生,美国嘉年华邮轮公司甲板部实习生。

劈波斩浪,向海图强。在校期间,我一直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女船员为目标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多次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及优秀学生荣誉称号,且顺利通过大学生英语六级考试与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操作员考试,为投身航海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值此国际海事妇女日来临之际,我将立志航海,把个人规划与人生理想融入祖国航运强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弘扬巾帼风采,彰显时代魅力,为航海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女性的力量。

许玲

许玲:2019级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上海海事大学2015级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本科生。

囊纳青书,心向蓝海。研二下学期起,我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上海办公室开始实践学习,期间我积极融入办公室的各项工作,参与BIMCO标准合同中文版翻译工作、国际航运中心发展问题项目研究,组织航运融资圆桌会议、二手船买卖青岛论坛。作为一名航运业女性从业者,我深刻地认识到女性拥有充足的能力、开阔的眼界和坚韧的心智,能够为行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在未来我也将始终保持勤恳态度,争取事事完美,力所能及地为航运业的发展贡献炙热的力量。

彭巧玉

彭巧玉:2020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上海海事大学2018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19年成功申请为本专业硕博连读生。

青春向党,奋楫笃行。研究生期间,我积极参与导师主持的各项航运研究工作,包括“排放控制区背景下班轮运输枢纽港合作竞争选址与船舶路径优化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发表相关高水平学术论文3篇,为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物流决策提供了自己的浅知拙见。在国际海事妇女日来临之际,作为一名海事相关专业的女性研究生,我将继续提升专业能力,时刻关注国际海事动向,在其位尽其责,助力航运业“破浪前行”。

在新时代,女性的角色更加多元,女性的力量更加出众,对于每一个“她”而言,是机遇更是责任。期待未来有更多优秀女性从事海事相关领域的工作,获得与男性同等的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更多职业发展空间,为海事发展贡献更多巾帼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