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岁佘山天文台下月启动史上最大规模修缮,上万册天文学古籍资料将被数字化保存
作品简介:矗立于上海松江佘山之巅的佘山天文台,将在120岁之际迎来史上最大规模修缮。大修之后,在此历经百年风雨、曾是“远东第一镜”的40厘米口径大双筒折射望远镜,将再度打开穹顶,凝望宇宙,恢复观测能力。而这里珍藏的百年天文学术资料,也将修复并数字化。记者得知消息后立刻前往现场,在修缮之前用影像记录下这座拥有120年历史的天文台内的珍贵历史遗迹和珍藏史料。
图为佘山天文台的主体建筑主要分三期建造:最早期主楼建于1900年,1928年建造了第二期,第三期则到1975年才建成。在她120岁之际迎来史上最大规模修缮。大修之后,在此历经百年风雨、曾是“远东第一镜”的40厘米口径大双筒折射望远镜,将再度打开穹顶,凝望宇宙,恢复观测能力。
图为此次大修,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重修佘山天文台的镇台之宝——于1901年安装完成、曾是“远东第一镜”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这架当年从法国运来、价值十万法郎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百年来拍下了7000多张天文照片,积累了大量珍贵资料,“亚洲第一”的名头一直保持到上世纪50年代。
图为走进佘山天文台一楼一扇不起眼的小门,一排三间藏书室呈现在眼前,这里珍藏着大量百余年来的天文专业书籍和期刊资料。此修缮期间,这里的上万册藏书也将由专门团队进行修复、梳理,并加以数字化保存。
图为天文台内保存的资料涉及百年前的法文、拉丁文、英文、俄文、西班牙文等,作为科学史料,其价值巨大。而这一万多册藏书中,约有四分之一出版于1900年前,它们是法国传教士们最早运来的一批天文学资料。
图为佘山天文台由法国传教士建成于1900年,具有典型的欧洲建筑风格,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目前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佘山科普教育基地的一部分。2013年5月,该建筑入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为在佘山高湿度、夏季高温的环境下,书籍收藏和保护难度颇高,此次修缮将对藏书楼的整体环境进行改造提升。
图为矗立于上海松江佘山之巅的佘山天文台,将在120岁之际迎来史上最大规模修缮。
图为目前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佘山科普教育基地的一部分。2013年5月,该建筑入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