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周聃,这个名字有点印象……

2022-07-21 13:49:00 来源:上观新闻

4月1号,潘周聃收到了朋友们不约而同地私信问候:你火了!

那时候,他甚至以为这只是个愚人节玩笑。

准确来说,“火”的那个人是两年前、29岁的潘周聃。

两年前,在一档名为《最强大脑》的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第一个叫到潘周聃的名字。在紧密靠近坐着的一众选手中,潘周聃扭头,侧身,再加上一个甩头,配合着酷酷拽拽的表情站了起来。一套行云流水的起身动作被众多网友竞相模仿,一下子成了各短视频平台的“顶流”。

于是,被网民戏称为“万物皆可潘周聃”的故事开始了。从学生到空姐,从“潘周聃式”做核酸到“潘周聃式”打麻将摸牌,甚至一只突然扭头的小猫小狗或者一个瓶口歪斜的酱油瓶子,都成了模仿秀的一环。

虽然有点无厘头,但突如其来的流量,让潘周聃火了一把,人们开始关注这个扭头侧身小伙子,发现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求学经历从南京外国语学校到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如今正在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潘周聃坦言,这次意外事件却让他的人生出现了分水岭,学霸的人生轨迹突然多了一个岔路。他开始在短视频上发力,短视频博主的新身份,究竟滋味如何?


潘周聃

学霸在线

潘周聃出生在南京。

在去欧洲求学以后,总是有不少朋友向他表示对六朝古都南京的着迷,向他诉说参观那些古迹和博物馆时的兴奋。对他来说,这似乎只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他的小学校园,在南京老城普通的居民区里,上学是要走过朱雀桥,穿过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古诗里所描述的景象,在南京丝毫不稀奇。他喜欢爬紫金山,中山陵去了不知道多少次,每每看到“天下为公”,心里也多了几分壮志。作为一个纯粹的理工男,他对于文史哲的偏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南京这座城市的浸染。

“成名”之后,他在抖音平台上发布的第一个视频里,对于“模仿秀事件”做了回应,文案半文半白,不时引用古诗、古文,再加上他声音温柔,气质温文,不少网友感慨,他和火遍全网的那个“拽拽的学霸”形象大相径庭。

虽然不够“拽”,但他的确在学业上一路出色,在南京外国语学校读书时就拿了不少数学和物理竞赛的奖项,高考原定的目标是国内一所名校,但机缘巧合下,最终去到同样认可中国高考成绩的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学习车辆工程。在都灵理工一些课程中,老师上午上课,下午或次日就带着学生们去工厂流水线实地参观操作。全自动化的汽车厂,只有少量工人,基本依靠大型机械臂焊接、组装,那种现代化的科技感让潘周聃大为震撼。后来,通过学分互认,他来到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如果说本科时期的车辆工程专业是工业领域较为传统的部分,那么硕士时期的系统控制与机器人专业就是新的迭代,因为这是一个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和信息工程于一体的交叉学科。硕士毕业后,潘周聃继续赴牛津大学研究人工智能优化算法,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领域,但似乎又和他之前所学到的知识顺理成章地联结起来。

提到求学经历,潘周聃很谦虚:“三十岁了还在读博士,也不年轻了,读得快的人也许二十五六岁就毕业了,说明我还是踌躇过一段时间的,也有各种各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7月正值高考报考阶段,有媒体和网络平台邀请他直播,在线解答高考生们的疑问。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报什么专业,是不是热门,有没有前景。潘周聃觉得,人生没有能完全避开的弯路。“我会避免给他们太过具体的建议,因为就我个人而言,选择时也犹豫踌躇,但串在一起之后还是一条珍珠项链,哪怕中间串个石头,这个石头也挺好看的。”他说。

社会责任

意外成名后,又到了需要潘周聃“串项链”的时刻。

要做一个怎样的短视频博主?如何平衡内容创作和科研工作?这都成了他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他找回了几乎已经忘掉密码的抖音账号,这个账号之前的关注量只有个位数。

他改名为“潘周聃学长”,发布了第一条视频。当时网络上已经出现了很多仿冒他的账号,为了消除不良影响,他现身做了回应。这条视频有138.5万的点赞,8.7万的评论和12万的转发。有人夸他好温柔,有人说,这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吗?

与流量一起来的,自然还有商业合作。有人劝他直播带货,按照他当时的流量,直播一小时预计有上百万人观看,一旦他带货,也许能挣到这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

说完全不心动是假的,但潘周聃当时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在我流量高峰的那段时间,网友们可能有非理性流量行为的档口,这种流量快钱,我是一分都不要去赚的。”他坚持,并希望自己以后再审视这段时间所输出的内容,都是有价值的、有社会责任的。有一段时间,潘周聃甚至关掉了直播打赏功能,他在直播里带着调侃语气着告诉大家,未成年人和经济未独立的大学生们禁止“砸铜板”,自己赚钱的成年人可以理性适当“砸几个铜板来”。走红以后的四个月里,非商业的公益性活动潘周聃已经开始在做。比如和抖音合作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普及内容,和南京公安局一起做防止青少年电信诈骗、欢迎报考警官学校的直播,和新华社一起对高考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潘周聃并不完全排斥商业合作,但是他有自己设定的门槛:向观众传递出比较正向积极的价值观,尽量不让观众产生非理性的购买行为,以及三五年之后回头看,即便是含有商业元素的内容依然是有意思、有创造力的。视频广告和平面广告可能是他进行商业植入的首选,面对直播带货,他还是相对更加谨慎。

已经有出版商联系潘周聃,邀请他对一些历史题材出版物做直播带货。“推广文化、文创类的内容,可能与我的受众们对我的印象比较相符。”他说,“为中国制造打call”的内容,也在他的考虑范畴内。“我学的是理工科,这些年,大量的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在不断出海,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如果有需要帮‘中国制造’站台,用中文讲,用英文讲,用德文、意大利文讲我都可以,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很荣幸。”潘周聃说。


潘周聃

新的选择

你了解自己的粉丝吗?记者问。

“实话说,不那么了解。”潘周聃坦言。根据后台数据,最开始关注他的有70%-80%都是00后,现在这个比例下降到了40%-50%,其他年龄段的粉丝数在不断上升。他开了粉丝群,有时候会和大家在群里交流。在第一个视频之后,潘周聃又发了几个短视频,内容不一,有讲母亲节的,有讲高考仪式感的,不过特点都是文绉绉地旁征博引,有不少网友评论“第一次听不懂中国话”。

会不会担心大家来看视频是因为你是潘周聃,而并不在乎你说了什么?记者又问。

潘周聃犹豫了一下:“一开始会的。”谈到内容创作,他反复强调并不想要拾人牙慧。在一分钟的短视频时间里,想要把一个议题表达的有新角度、新结论、做新分享是有难度的,有时候不得不言简意赅。“我习惯了带有诗意表达,为了追求韵律美,所以可能需要牺牲一点通俗性。”潘周聃给每条视频加了字幕,评论里还会自己用白话概述主要论点。

在不少社交平台上,平台方的运营人员总是邀请他去认证:你是一个什么垂直类别的创作者。

这个问题让潘周聃挺困扰。是知识类?科技类?还是文化娱乐类?文案、出镜、拍摄、剪辑都是潘周聃自己完成,所以目前创作自由度很高。“我需要时间去思考,到底想要创作什么、表达什么,也许最后会有一个细分领域。”他说,“万物皆可潘周聃”的模仿秀事件已成为过去时,从数据上看,流量最高的阶段已然不再,未来,如何用潘周聃本人的魅力留住粉丝,是必须考量的问题。

曾经,潘周聃的职业规划,是把科研这条路走到底,毕业后做研究员或者工程师。而现在,命运给了他一个全新的选择。

“我来用人工智能自动化给你打个比方。”话说到这里,记者意识到,潘周聃仍是那个不折不扣的理工科学霸,“比如,要控制一艘宇宙飞船到月球上登陆,我所学的控制理论研究的主要议题,不仅仅是怎么把这个飞船点火、投射到月球上,更多的是飞船从地球飞往月球的阶段、绕月阶段以及登陆阶段,遇到大量的意外事件的时候,如何去应对。到了人工智能时代,它的结局带有某种开放性……让控制点的稳定点不止一个,在这个轨道带当中的任何一条轨道,它可能都是比较好的一条,最优解决方案不止一个,前进方案也不止一个。”潘周聃笑了,“人生也是这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