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旧书店乔迁后重开 书籍为何不分类?店主讲述个中原因

2022-08-06 21:25:09 作者:包永婷 来源:东方网 选稿:郑闻文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8月6日报道:8月6日,乔迁至离上海市大学路旁伟德路88号的复旦旧书店重新开业,门口两边摆满了祝贺的花篮。不少读者慕名而来,有的冒着酷暑从浦东赶来淘书,有的是老顾客,向店主张强打招呼并道贺书店重开。

走进书店,看到木质扶梯、书柜以及环形阁楼,老读者都感觉十分亲切。整个书店实用面积125平方米,比政肃路上的老店面宽敞不少。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徐同学说:“整个布局、色调上,确实是原来书店的那个样子。环境上更整洁了,图书陈列有点小变化,以前很多书是一摞摞放在地上,甚至走路的地方都没有,现在放到书架上,找起来很方便。“

一楼地上敞开的几个蛇皮袋里,有少量图书还没上架。张强坦言,选在今天开业,稍微有点仓促,需要点时间把书架填满。“之前每天接到不下20个读者电话,询问何时开业。如果不早一点开,我觉得真对不起这些老读者。”在阔别8个多月的时间里,张强特别怀念坐在实体店里与读者交流的日子,“很想早日与大家见面”。

进门左手边的二楼,张强在这里开辟出一块展示区。玻璃柜里陈列着其收藏多年的古籍善本、老报纸、报刊等,包括1947年复旦大学的同学录、巴金签名版图书、五彩墨等。

巴金签名版图书

“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书”是复旦旧书店的“店训”,但对于很多读者提出给书籍分类的要求,张强却有着自己的见解,“我会固执地认为书籍不分类,比分类好。因为现在碎片化的阅读导致人沉不下心来去看东西,读者在这里慢慢找书的过程,也是多看书的过程,所以我不想做仔细的分类。希望让大家漫无目的地淘书。” 他也表示,目前大致将外文、儿童、艺术这类相对集中在一起,对于其他不做细分类。

从浦东赶来的读者胡先生对文史类旧书特别感兴趣,经常去福州路、多伦路或文庙淘书,今天第一次来复旦旧书店就收获颇丰,收齐了“文化思想丛书”缺的几本。他认为,这里的二手书质量挺高,品相也比较高,以后会经常来找书。

“得知复旦旧书店重开,挺激动的,准备找机会去逛。”章先生陆续在复旦旧书店买过上百本旧书。他回忆,第一次来复旦旧书店是2008年,当时读复旦大学大一:“当时复旦边上有十几家书店,各种类型都有。复旦旧书店的特点是书很全很多,时不时有好书,而且是‘贱卖’的,可以来碰运气。”

为了方便逛旧书店,章先生曾在国年路上租房子住了一年左右。在他看来,二手书店的魅力在于不确定性——没有抱着必须买到什么的预期去逛书店,大量的书也可以考察对于某一方面的了解,知道哪一本书有价值。

之所以能留住老读者、吸引新读者,与复旦旧书店的选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书的品质高低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和学者的鉴定,我们店里的书要经过三次筛选。”张强介绍,首先,主要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师大的老先生、老师、学生那里收书,他们本身挑书的眼光就很厉害;其次,书店再做筛选,倾向于有学术价值、品相较好的书籍;最后,就是经过时间的考验,二手书才进入复旦旧书店。“这样的筛选,可能省去了大家很多时间。”他说。

2021年年末,为配合区域整改规划,复旦旧书店暂时歇业。此后,在杨浦区政府、五角场街道、上海杨浦中央社区发展有限公司的帮助下,书店寻找到了如今的安家之地,处于复旦大学与上海财经大学的合拥之中,方便周边师生逛书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