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百花齐放】第十一集:藏在百年建筑里的科技之光

2022-08-09 08:16:39 来源:上海黄浦 选稿:蒋昕婕

开篇语丨海纳百川百花齐放

1922年至今,党的统一战线走过了百年光辉历程。实践证明,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一座具有统一战线光荣传统的城市。2022年7月,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100周年之际,为深入发掘和研究党的统一战线在上海的光荣历史,在上海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黄浦区委统战部联合人民网上海频道推出“海纳百川百花齐放”纪念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100周年主题系列宣传活动。 

我们将通过“看昨天·话今明”,深入领会百年统一战线在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中发挥的重要法宝作用,进一步发挥新时代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独特优势,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聚四方英才,迸发出百花齐放的创新创业活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讲述者:陈帆 

无党派人士

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第11集  

【看昨天】之 藏在百年建筑里的科技之光

端庄典雅的历史建筑

科学会堂坐落于南昌路(原环龙路)47号,建筑面积11378平方米,占地面积15800平方米,原是一幢混凝土木框架混合结构的两层法国古典风格公共建筑,精致美观、典雅别致。前身为1904年建成的德国花园总会,1914年法租界扩张后,南昌路一带被划入法租界“版图”,1921年,法国人将原德国花园总会改建成法国总会,到1926年经过又一次改建,法国总会转变为供法国侨民子弟上学的法国学堂。

现建筑有经过整修的一号楼,仍保持原有法国建筑风格;二号楼,1966年扩建,有3层;三号楼,1980年建造,有5层;四号楼,1985年建造,有6层。

建筑毗邻复兴公园后门,典雅而端庄。

科学家的心愿

1954年,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科学家代表任鸿隽向市人民政府建议设立一个供科学家集中活动的科学会堂。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关心此事,陈毅市长决定将南昌路上原来用于办公的政府机关迁出,改建成科学会堂,并题写了“科学会堂”4个大字。

科学会堂于1958年1月正式落成,成为全国第一个科技工作者之家。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上海科学会堂已形成国际学术交流和国内高层次学术活动为主,兼顾联谊、展览、餐饮、休憩、办公为一体的综合科技活动场所,并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系统、通讯系统,可同时举行20场以上的活动,每天接待数千人,党和国家领导周恩来、刘少奇光临过会堂,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曾在这里与科技工作者共商发展科技大计。

交流、展示、共享的平台

上海科学会堂正式落成后,成为全国最早设立的科技工作者之家,也成了上海市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与讲演的专用场所,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顿、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和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华裔科学家王赣骏等都来此作过报告。各种欧式风格的会议室,现在是学会、协会的工作场所。草坪上大广玉兰树下的一块石头上镌刻着徐匡迪题字的“院士之家”四个红色大字,在四周一片绿色的衬托下格外耀眼。科学会堂内还有一面长约14.8米,高为4.8米,面积约为71平方米的院士风采墙,展示了上海籍和在上海工作的230余位院士的风采。

科学会堂以其独特的魅力,呈现出浓郁的科学文化氛围,不仅是令人神往的科学殿堂,是科学普及的策源地,更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温馨家园。

小贴士

无党派人士

无党派人士是指没有参加任何政党、有参政议政愿望和能力、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