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牺牲60周年,多位雷锋战友追忆老班长

2022-08-15 13:30:00 作者: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来源:澎湃新闻
雷锋

雷锋

今天是雷锋牺牲60周年。他是普通一兵,短暂的生命里他做过许多好事;他的一本日记,令无数人动容;他用22岁的年轻生命,诠释着信念、无私、奉献与爱。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几日,众多媒体相继刊文重温雷锋精神穿越六十年,给予几代人的精神力量。

新华社8月15日刊文《“我和雷锋叔叔照过相”——暖流穿越六十年 寻访照片上的“孩子”》:“雷锋叔叔”,是几代中国少年儿童心中最温暖的偶像。走进抚顺的雷锋学院和雷锋纪念馆,一张张黑白老照片留下了雷锋和孩子们的合影,定格了一个个温暖的瞬间。照片中,雷锋和孩子们笑得是那么开心、灿烂,洋溢着那个火红年代的幸福与纯朴。

 1960年,雷锋和建设街小学的孩子们一起读书。(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提供)

1960年,雷锋和建设街小学的孩子们一起读书。(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提供)

雷锋于1960年10月10日受聘为抚顺市建设街小学(现雷锋小学)校外辅导员。干一行、爱一行,雷锋是一名优秀的校外辅导员,经常到学校看望孩子们,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合影。照片中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他们有哪些鲜为人知的雷锋故事?在雷锋牺牲6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找到了照片中的三个“孩子”,听他们讲“我和雷锋叔叔照相”背后的暖心故事。

(合影中)当年的懵懂少年,如今已是古稀老人。时光飞逝,雷锋的模样永远印刻在他们的脑海中,雷锋的教诲成了他们永恒的美好回忆。

新华社文章介绍,从下乡干活不怕吃苦,到缝补袜子勤俭节约……和雷锋相处的日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种子。离开雷锋的日子,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平凡工作和生活中。

雷锋和孩子们合影的背后,是一名深深热爱着祖国和人民的士兵的纯真情感。60多年过去,当我们再看到这些照片时,仍然能被其中的温暖、质朴与幸福所打动、感染。这也许就是雷锋精神的魅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15日刊文《面对面丨像雷锋那样 专访雷锋战友乔安山》:今年8月15日,是雷锋逝世60周年的纪念日。60年来,生命定格在22岁的雷锋影响着中国的几代人。而对于乔安山的家庭来说,雷锋是虽已离去,但从未被忘记的亲人。

1962年8月15日,乔安山和雷锋像往常一样去洗车。乔安山说:“因为那是个急转弯,我说班长你来吧,这个弯挺急,他说你来吧,我给你看着,指挥你锻炼你。我说行,这时候我就上车。”

在把车开出20多米后,乔安山才发现车外的雷锋倒在地上。根据事后调查,因为通道狭窄,车在经过时,挤压到了一根晾衣服的木杆,导致木杆从根部折断,断了的木杆由于晾衣铁丝的牵拉反弹力量,直接击中了雷锋的太阳穴。被送到医院后,因为伤势严重,22岁的雷锋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1962年8月17日,数万抚顺市民自发为雷锋送行。1963年,雷锋生前所在的班级被国防部命名为雷锋班。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尽管组织认定雷锋是因公殉职,乔安山无直接责任,但乔安山无法原谅自己。1966年,他从部队转业。那之后的30多年间,他从事过很多工作,下过岗、捡过废品、跑过运输,他拒绝记者采访,从来不向外人透露他和雷锋之间的关系,但是,雷锋对他的影响从未消失过。

向雷锋学习,帮助别人直至成为自己的习惯。几十年里,乔安山参与救火、无偿献血、送迷路孩子回家、劝架、抓小偷、照看生病邻居、赡养孤寡老人、给灾区和希望工程捐款……有的时候,他也遭到质疑,甚至是讹诈。他救过一位被车撞伤的老人,因为肇事者逃逸,老人和家属竟然一口咬定是乔安山撞了他,让他赔钱。

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会一个人去到雷锋墓前,和老班长说说心里话。很多时候,他也会和老班长说说生活中开心的事情。

1995年,一部以乔安山为原型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热映,乔安山被人们熟知,那场意外的车祸也被搬上银幕。

东北新闻网刊文《雷锋因公牺牲60周年,三位战友“同声共振”:“雷锋从未离开过!”》采访了三位雷锋的战友,讲述他们的“雷锋故事”。

薛三元是雷锋生前战友,曾担任过雷锋的班长和排长。1960年初,雷锋在新兵训练结束后被分配到四排十班学习开车,当时薛三元是班长兼助教;汽车训练毕业后,雷锋被分配到二排四班,后来又担任班长,薛三元任排长。

薛三元收藏的照片,站在车上拿笤帚的是雷锋。

薛三元收藏的照片,站在车上拿笤帚的是雷锋。

“作为雷锋的老战友,我把弘扬雷锋精神、传承雷锋精神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退休生活里,我都时刻铭记,雷锋是我最亲密的战友,我也要像雷锋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薛三元学雷锋、做雷锋,特别是2001年退休后,为了更好地发挥余热、服务社会,他和其他雷锋生前的战友走进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到部队、街道、社区去宣讲雷锋的故事。

蔡云,是雷锋所在连队的司务长。在蔡云的客厅中,摆放着一张他与雷锋的合影,这成了蔡云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这张照片让我觉得,雷锋从未离开过。”

蔡云与雷锋合影。

蔡云与雷锋合影。

蔡云告诉记者,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让他感动,“每天收工回来,他都会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前进报》等报刊读物拿到我这,跟我一起学习,把报纸的重点内容标记出来,第二天早上大家吃饭的时候,他再读给大家听,等同志们都吃完之后,他才开始吃饭。雷锋曾说过: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呀,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所以我们要发扬钉子的精神,擅于挤和擅于钻。”

1960年1月8日,庞春学入伍,与雷锋一起学开汽车。1960年3月与雷锋等战友一起参加战士业余文艺演出队。1961年4月与雷锋一同分到四班,和雷锋朝夕相处两年零八个月。1964年任“雷锋班”第二任班长。

庞春学

庞春学

“雷锋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我参军之后,最幸运的一件事就是和雷锋结下不解之缘,我们在新兵连一起训练,毕业以后又一起学开汽车,朝夕相处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庞春学回忆,“1961年冬训,我得了重感冒,发高烧,住进了部队医院。雷锋当时是我的班长,他向连队领导请了假,专程到部队医院来看我。那时候生活物资非常贫缺,很少能在商店货架上看到罐头,但是雷锋买了两瓶水果罐头到医院看我,并再三嘱咐我好好养病。这种兄弟情谊给了我无限信心。高烧一退,在并没痊愈的情况下,我就立刻办了出院手续,回到了连队,利用课余时间把训练科目补上了,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被评为‘五好战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