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配角石红去世,她把丁是娥教自己的,又传给下一代

2022-08-16 19:01:00 来源:上观新闻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上海沪剧院获悉,著名沪剧演员石红8月16日下午因病在新华医院去世,享年77岁。

石红,原名石惠莉,出生于1945年,上海人。1960年4月,她成为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今上海沪剧院)随团学员,1963年转为青年队演员。作为黄金配角,她曾在《罗汉钱》中饰小飞娥、《庵堂相会》中饰秀英妈、《阿必大回娘家》中饰婶娘、《芦荡火种》中饰阿庆嫂和沙老太、《寒梅吐艳》中饰奶娘、《孟姜女》中饰孟姜女、《艰难的历程》中饰菱姑、《朋友》中饰阿吉玛、《少奶奶的扇子》中饰李太太、《被控告的人》中饰翁秋芳、《日出》中饰李石清妻、《寻娘家》中饰继母、《杨三姐告状》中饰杨三姐等。她在《雾中人》《风雨同龄人》等剧中出演重要配角,获得好评。

1995年制作的8集沪剧电视剧《风雨同龄人》中,石红饰演桂珍,该剧根据曾获第3届中国戏剧节剧本创作奖的同名沪剧改编。2003年为纪念宋庆龄诞辰110周年,大型现代沪剧《宋庆龄在上海》在逸夫舞台以崭新面貌与观众见面,马莉莉和华雯再度携手饰演宋氏姐妹。石红扮演何香凝,四代沪剧演员组成的强大阵容,使整台演出气势磅礴,场面感人。

1990年,上海沪剧院老中青少六代演员同堂献艺,为期一个月的大型演出活动引起热烈反响。当时沪剧院的十二位优秀中青年演员陆敬业、张杏生、吴素秋、王惠钧、马莉莉、沈仁伟、石红等分别饰演沪剧舞台上脍炙人口的十二个角色。石红扮演的是《鸡毛飞上天》中的林佩芬。

专注舞台演出的同时,石红将无限热情给了沪剧年轻一代,她对学生们的关注来自上海沪剧院一贯的传帮带精神。

1978年,上海沪剧院院长、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在《解放日报》发表《继承流派,发展流派——喜看沪剧新花,寄语青年同志》,提到“最近看了沪剧青年演员汇报演出,喜悦之情代替了担忧之心”,她表扬石红,“青年演员石红唱《祭海》,运腔婉转,咬字清晰,音色圆润,感情真挚,在继承流派唱腔上有她独到之处。”

10年后,1988年石红以《病榻教唱》在《新民晚报》撰文回忆丁是娥的言传身教。石红写道:

3月24日,“沪剧界中年演员声屏大赛”决赛前夕,我来到华东医院。这是一问洁净的小病室,丁是娥老师倚靠在床垫上,她一见到我就高兴地说:“我听解(洪元)老师说,你初赛那天《祭海》唱得不错,已进入决赛了,祝贺你,祝贺你!”接着,她就说起了《祭海》:“这个唱段难度高,首先,从情绪上要把握好金堂妈对日寇的控诉、对朝廷的愤懑,唱出她亡夫、失子的悲痛。整个唱段感情跌宕起伏,把握不准就不可能唱好。我常对自己过去的演唱不满意。比较起来,还是1978年录音时唱得好些。你可以多听听那次录音。”她还一再强调:“唱腔就讲究‘味道’,否则就跟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边说,她就边哼唱起来:“一世颠簸在那浪涛中……”她还不时停下,一边用手帕轻轻擦去额头沁出的虚汗,一边就发音、咬字、节奏处理、气息控制,给我——讲解示范,有些句子还反复唱两三遍,我也按她指点的唱法,唱给她听,直到她认可为止。

1995年大型沪剧演唱会“难以割舍的情结”在天蟾逸夫舞台推出。茅善玉、孙徐春、徐俊、陈波、吕贤丽、倪幸佳、王惠钧、李建华、凌月刚等向观众展示上海沪剧院学馆74届学员20年的成长之路。包括石红在内的11位启蒙老师在祝贺花篮上题词:“学前辈,艺无止境;兴沪剧,重任在肩。”

2009年,“春风夏雨润新苗”2006级戏校沪剧班学生暑期专场首场演出在天蟾逸夫舞台举行,呈现《芦荡火种》《杨乃武与小白菜》《庵堂相会》等知名剧目的片段表演。石红、王珊妹等指导老师现场督阵,“他们都是零基础的孩子,第一年连上海话都不会说,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学起来的。仅仅过了三年,能唱能演,有这样的表现很值得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