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学霸”是怎样养成的?父母:是兄弟也是对手,互相竞争互相成就

2022-08-18 16:59:22 作者:张鹏 来源:文汇报
微信图片_20220818160033.jpg

今年中考,宝山区求真中学初三毕业年级的一个家庭收获了双份惊喜——双胞胎哥哥唐昕铠中考成绩717分,被宝山区吴淞中学录取;弟弟唐忻宸中考成绩729.5分,被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录取。今年中考、高考中,“学霸”双胞胎屡屡出现。记者发现,

在人人羡慕他们“复制粘贴”般优秀的背后,其实是智慧的父母、循循善诱的老师懂得用好“双胞胎”这一特殊资源,引导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双胞胎学习,是对手也是兄弟

在求真中学,弟弟唐忻宸是年级学生里的佼佼者——初中四年稳坐年级前三名,中考更是成为全校最高分。在班主任老师沈丽萍眼中,唐忻宸是一个非常自律、性格有点内秀的孩子,用00后的语言来说,甚至有点“高冷”“社恐”。十分难得的是,唐忻宸各个学科成绩都很均衡,每次考试结束后,他都会第一时间反思自己有哪些分数是不应该扣掉的,并在下次考试中尽量避免。“考试中出错并没有关系,关键是要做到不能在同一地方摔倒第二次。”中考时,唐忻宸报考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并如愿考入理想学校。高中生活还未开启,唐忻宸已经感受到了高中生活的压力,开始在家里自学高中课程。

微信图片_20220818160051.jpg弟弟唐忻宸

相比之下,哥哥唐昕铠则更像一个“暖男”,性格随和、和谁都能成为朋友。用母亲施女士的话来说,哥哥的成绩不如弟弟那么稳定,但在初中阶段,唐昕铠的成绩也在年级前列,初三“一模考试”中,唐昕铠位列年级第六名。中考报志愿时,唐昕铠在冲击“四校”和吴淞中学“强基班”之间犹豫,最终这位阳光男孩选择了后者。在学习上,

双胞胎是兄弟,也是对手,他们互相竞争、互相成就

初三之前,兄弟俩并不在同一个班级,数学、英语学科的执教教师不同,在互相借鉴和切磋中,他们都觉得自己老师教的方法更好;进入初三,兄弟俩进入同一班级,“竞争味道”更浓了,在家里做作业都憋着一股劲儿,也会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分享给对方。

微信图片_20220818160055.jpg哥哥唐昕铠父母的“端水智慧”让兄弟俩成为他们自己

如今,网络上不少家长对教育孩子表现出焦虑,作为两个孩子的父母,是如何克服教育焦虑,培养出成绩优秀的两个孩子?对此,妈妈施女士幽默直言:“相比关注分数,我们更在意孩子们的性格养成和学习习惯。此外,作为两个孩子的父母,更要智慧地做好‘端水大师’。”“

现在的孩子,最讨厌拿来和别人比较了。外人都喜欢拿他们互相比较,我们家长更不可以这样了。

”在双胞胎的家庭中,父母给予兄弟俩充分地尊重。他们认为,在平衡两个孩子之间,一定要有的放矢,每次有进步就可以,一次考差也不要批评。施女士告诉记者,从小哥哥唐昕铠性格活泼,可以适当批评,来点“硬措施”;而弟弟唐忻宸自尊心更强,一般都以鼓励的“软措施”为主。进入初中,兄弟俩都处于青春叛逆期,父母都以循循善诱的正面引导为主。

“先做作业再玩”;“做完以后就开开心心地玩儿”;“尽量利用课间休息梳理上一堂课的内容”;“每周1.5小时手机时间,只能在周末使用”……

在双胞胎父母眼中,学习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情。从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夫妻俩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看重。到了高年级,对于孩子们的分数就没有那么关注了。平日里,双胞胎和父母是无话不谈的朋友。施女士说,“孩子提出的问题,认真回答,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和孩子说妈妈要查一下,不要随便敷衍孩子。”此外,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也不是孩子提出的所有的事情都要答应,要衡量得失。太容易得到的,以后就不珍惜了。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前设定小目标,达到了就奖励一下。中考取得好成绩,这对双胞胎父母很淡然:“中考只是人生中的重要一步,进入高中,还有更多的考验等待着兄弟俩。”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