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的现代化表达:《海上生民乐》引起老外共鸣

2022-08-26 12:04:26 作者:曹俊 来源:东方网 选稿:夏阳



东方网记者曹俊、实习生窦易欣8月26日报道:你心目中的中国民族音乐是怎样的?看完上海民族乐团的《海上生民乐》,或许会颠覆你的想象。8月25日,“老外讲故事”俱乐部的成员来到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欣赏了一番音乐盛宴。今年升级版的《海上生民乐》通过国乐、光影、舞台空间的融合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打开了海派民乐的新纪元。

我想再看一次演出”

这次的《海上生民乐》完全颠覆了“老外讲故事”俱乐部的老外们对中国民乐的印象。箜篌、笙、中阮、琵琶、二胡等一系列乐器引起老外的驻足观看。演出不仅仅只有中国乐器,也有金贝鼓、俗称非洲鼓,架子鼓,甚至是电贝司参与其中,将音乐完美结合到了一起,并将中国古典乐器进行了现代化的演绎,一改往日民乐的传统印象。在唢呐与电子摇滚的结合下,瞬间点炸全场。“把唢呐和类似Rap的音乐放一起,真的很让人震惊。”来自法国的乐盖曦说。

乐盖曦现场学起了二胡

来自尼泊尔的阿思势显然就对金贝鼓颇感兴趣。在打击乐演奏家王音睿的介绍下,阿思势了解了许多打击乐乐器,并亲自上手尝试了金贝鼓。颇有节奏感的阿思势还和王音睿一起来了一段即兴演奏。

来自德国的小朋友Grace对古筝和箜篌最感兴趣。她的妈妈周舟说:“每一种乐器都很神奇,让我体验到了一场视觉上的和听觉上的盛宴。Grace小朋友现在正在学习竖笛”。

来自德国的小朋友Grace(右)对古筝和箜篌最感兴趣

来自英国的电影导演柯文思对今天的演出赞不绝口。“我们在其他亚洲国家,包括日本、越南看到过这些乐器。当我意识到这些乐器早在千年前就在这里,在中国诞生,我发现,世界上有那么多东西千年前就诞生于中国,始于中国,这太有趣了”,柯文思说:“我在想怎么把这些中国的音乐放进我的电影里面。我想再看一次演出”。

来自英国的电影导演柯文思对今天的演出赞叹不已

中国民族音乐的现代化表达

“特别希望海上生民乐能成为大家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存在。”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说道,“在中国音乐文化里有很多优雅、从容的内容,是现代人特别特别需要的。”谈到中国音乐在人们心中的刻板印象,罗小慈表示,很多人对民乐的印象是民俗性的,比如提到唢呐就联想到红白喜事,提到古琴就联想到修身养性。但是中国的音乐可以表达更多的东西。从《海上生民乐》的内容来看,就能找到很多当代人内心的影子。

贝思文(右)与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左)交流

当记者提及非洲鼓、竖琴等乐器在民乐中的演绎时,罗小慈说:“这也是一种海派文化的精神。最后一首《丝路》,说的是丝绸之路,也是一条音乐之路,如果没有这条音乐之路传来的胡琴、琵琶、唢呐,中国的民乐也是不会发展成现在的模样。中国的音乐文化,基底里是有海纳百川的精神在其中,是东西文化的自然融合。”笙演奏家李春旭也深有所感,他说笙这个乐器,在几十年的发展之间音域有了极大的发展,包括为了像钢琴一样演奏所有调性的乐曲补全了半音,或者是音色上与古代的笙也有了改变。

贝思文与笙演奏家李春旭交流

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说:“我们正在探索怎么能够将传统艺术更好地传播出去。通过与民族乐团的努力,我们把演出的内容和音乐厅的设备设施、音乐厅的整体融合到一起去,为观众提供一个完美的音乐体验。”

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