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同奔赴|他第一次到高原,想为西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编者按】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
一首来自中学课本的小诗,道出山区孩子对广阔天地的热烈向往。
山的那边不仅是山,还有星辰大海。亦有许多从远方而来的人,跨越千里、播种希望,为孩子的梦想“插上翅膀”。
2022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恰逢中秋,澎湃新闻推出“山海同奔赴”系列报道,记录支教老师的“山海情”,也送上节日祝福——花好月圆、桃李芬芳。
![](https://mz.eastday.com/61629666.png?imageslim)
祝碧晨 设计
飞机降落在西藏日喀则。一下飞机,李德虎发现两边的山上光秃秃的。
李德虎是上海市新杨中学的科研主任、数学高级老师,在7月22日飞抵西藏,支援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在这之前,他没有去过海拔超过1000米的地方。
由于疫情关系,新学期一开学就是线上教学,援藏老师们还没来得及和学生们熟络,彼此就成为了“网友”。
援藏将近两个月时间,李德虎一边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挑战,一边融入当地教学、分享上海经验,三年援藏工作计划也逐步有了眉目。他还打算,等疫情好转,带学生到上海转转,带他们看看国家的发展。
![](https://mz.eastday.com/61629664.jpeg)
初到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李德虎在校门前拍照留念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以下是李德虎的自述:
一开学就在线教学
我在7月初接到援藏任务,7月22日就到了西藏,支援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
我在上海市新杨中学任教数学,我们学校有两位校长都来援助过这里,他们跟我都是校友,我们私下关系也比较好。听到他们的事迹,被感染,我自己也想过来做一些事儿。
刚到的两周主要是调整身体,说实话身体还是不适应,这是我第一次到高原地区来,以前都没去过海拔超过1000米的地方。我们有的人吃不消,都到医院去了。开学前,我们跟上一批援藏老师交接,初步了解学校情况和工作。
8月15日开学,由于疫情关系,一开学就开展在线教学。这边的在线教学经验其实不是很丰富,我教本地老师使用已有的国家数字教材资源,并且教他们使用希沃白板和数位板,还有几何画板,帮助他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在这里担任初中教务主任。初三数学一共由三位老师任课,然而有一位去承担了志愿者工作,还有一位老师住在乡下,网络不是很顺畅,只剩一位主要任课教师,我感觉一个老师上一个年级300多个学生的课肯定蛮累的。虽然我的教学任务不是安排在初三,但我跟数学组协调,参与了一线教学工作。
这边的班额数比上海要大,一个班大概有五六十个学生。我跟学生目前只在线上交流过,当地的老师也都挺友善。学校的配置不错,但是现在开展在线教学,我们在宿舍里经常会掉线,网络还是没那么稳定。
到这里以后,作息也变了。早上的课是9点多开始,中午午休,下午3点以后再上课,上到傍晚6点左右,现在大概晚上快9点才天黑。
![](https://mz.eastday.com/61629658.jpeg)
李德虎正在在线教学
想带学生到上海看看
这里大部分学生都比较乖,也很尊重老师,上课都会说“老师好、老师辛苦了”,下课会说“老师再见”。
我在课后和他们做了一些访谈,汉语交流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但他们相对内向一点,比较含蓄,有时不太敢把自己的想法真实地表达出来,也需要花时间慢慢和他们沟通。
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天,有位语文老师发了一张图片给我,是一个藏族牧区的孩子正在在线学习,他手里牵了个羊,坐在地上学习。阳光很刺眼,他用手挡住阳光,依然认真在学,还给老师留言,“因为网络不好,有时候不能按时上课,后面我会认真看回放,把作业补上”。
我看了以后真的很感动,你看这些孩子,条件这么艰苦,对待学习也不马虎。我还把这张图发到了我的朋友圈,我其实很少发朋友圈,一般一年只发一两条。
首届沪藏情深“书香珠峰杯”课文朗读比赛在7月下旬启动,参赛学生先提交作品,之后参加初赛和复赛。如果没有疫情,老师们应该都会组织大家参加,但是遇到了疫情,这些事都被放在其次,毕竟光教学任务就很重了。
现在还在作品提交阶段,有位小姑娘很想参加,我跟班主任说,“没关系,你把她录的视频发给我”。这个小姑娘朗诵非常厉害,我请原来学校一个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帮学生进行了指导,现在她又回去修改了。我也跟语文教研组长说:“你也组织一下,其他愿意参加的同学可以一起参加。”我感觉这里很多孩子都是很优秀的,很要求上进。
我跟学生聊天的时候,问他们有没有去过上海,问了十几个孩子,都说没有去过,我说:“你们想去上海看看吗?”他们都说想。我跟他们聊其他事情,他们比较内敛,经常不说话,问到这个问题,都说“想去上海”。沪藏两地经常会开展合作交流,我就答应他们,有机会带他们去上海看一看,也可以开拓视野,了解一下国家现在的发展。
![](https://mz.eastday.com/61629656.jpeg)
课后,李德虎和学生们交流,了解他们的上课感受
精讲精练
对于未来的计划,最重要的是提高这里的教学质量。我们来这里主要是指导教研组建设,现在我常常在线上跟各个教研组沟通,介绍上海的教学工作和经验。
不过,我们还是需要一个融入的过程,在上海是小班教学,现在给一个年级300多个学生上大课,我也担心这边的学生会不太适应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这之前,我向教研组长、其他老师了解当地的教学情况、学生情况,去听他们老师的课,向他们请教。
我们这次到学校的援藏干部里,有三个数学老师,我们组成了一个备课组,常常交流,共同参与在线教学,制定符合本地学生的教学策略。
我们基本上会给学生讲得慢一点,比如把一道难题分割成几个小块,慢慢渗透。简单来说,就是“精讲精练”,精选比较重要的核心知识点来练习、考察。学生作业情况表现优良占比近九成,他们反馈能适应我们上的课。
另一方面,数学教研组长和我说,他们经常感到出试卷很困难,市面上的辅佐材料并不适合当地学生。于是,我们准备和当地老师合作,出版中考复习试题集。出卷能力弱的话,习题会没有针对性,那么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负担,无法做到有效练习。我们想帮助当地老师解决一些困难,出一套适合当地学生的卷子,形成教辅材料,供他们使用。其实这不仅仅是为学校服务,整个自治区的老师都需要这样的辅导材料。
除了教学工作外,我还申报了一项自治区的课题,关于大思政理念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校本课程,这也是未来需要探索的。
![](https://mz.eastday.com/61629661.jpeg)
援藏教师们参加教研组交流,分享上海经验
孩子们要听妈妈的话
对我自己来说,到现在身体上还是有一些不适应。高反最明显的就是后脑晕乎乎的,缺氧导致大脑反应迟钝。和上海比起来,这边的天气异常干燥,尽管每天开了加湿器,但手还是掉了好几层皮,晚上嘴巴经常会干醒,涂了润唇膏还感觉很干。
我教书16年了,在上海的时候,每天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这里的工作节奏没有上海那么快,正好有机会可以静下心来思考,整理一下以前自己的教学工作,做一些反思。现在正在了解当地的情况,也可以对比一下两地不同的教学环境,思考怎么融合,也是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方式。
今年很巧,中秋节和教师节正好同一天。有个老师说,下一次这样的重合要到2041年,那时我们很多人都已经退休了。
我有两个孩子,女儿六年级,儿子正在念幼儿园大班。儿子太小了,他都没有意识到爸爸要到很远的地方去、要离开他很长时间,他也不知道我现在在哪,女儿大一点,还是懂的。到了这里以后,我经常给他们打电话或者视频。
我父母年龄蛮大了,还得麻烦他们去照顾孩子,我家爱人平常工作也很忙,所以我走了以后,他们负担还是很重的,很辛苦,我也蛮牵挂他们。中秋节了,想跟他们说:“辛苦了,多注意身体,孩子们要听妈妈的话。”
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本来是一所很小的小学,通过上海将近20年的援建,把它从一个单纯的小学建设成为了西藏自治区唯一一所12年一贯制学校。我们援藏时间是三年,现在正在制定三年工作计划,希望自己能在这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