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绘出万千世界 上海绒绣传承人盼年轻人接班

2022-09-27 16:07:25 作者:包永婷 来源:东方网 选稿:郑闻文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9月27日报道:“这幅肖像看到的是黑白灰3色,实际上有3000种颜色。最多的一针里由8种颜色组合,技艺难度比较高。”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绒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唐明敏站在自己亲手绣制的人物黑白肖像《梅兰芳》前介绍,整幅画刺绣8万6千多针,细致刻画出人物形神。

被誉为“东方油画”的上海绒绣以针为笔、以线作画,是在西方毛线绣花的基础上,结合了中国传统刺绣技法发展而成的艺术门类,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9月27日,上海绒绣艺术大展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开幕,展出53件绒绣精品、100余件绒绣文创产品。从西方油画到东方墨韵,从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到层林尽染的中国山水,一幅幅绒绣作品色彩丰富、形象饱满、技艺精湛。

一楼展厅设置了“人物”“建筑风景”“动植物”“叙事题材”等四个板块,引导观众分主题观赏。其中,人物作品形象逼真、感染力强,创作难度也最高。“人物肖像要做好都不容易,每一幅都小心揣摩。比如眼睛,哪怕有一个细小的半针错了,他的视角就不对,所以做人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难的挑战。”从事绒绣40余年的唐明敏说。

唐明敏耗时近一年创作的人物黑白肖像《梅兰芳》,曾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作品中梅兰芳儒雅谦和、中有气节,眼角的细纹、眼里的神态、脸上的光和阴影,以及梳得一丝不苟的黑发中夹杂着几丝白发,这些都需要不断地琢磨,调整颜色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唐明敏告诉记者:“他的头发需要一点一点刻画出来,这就要求静下心来慢慢做。”

“上海绒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蔷的人物肖像也尤为人称道,作品大多为国内外博物馆收藏。本次参展的展品中,李蔷送来了用绒绣复制的名画,如米开朗基罗的《女预言家利比亚》,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抱白貂的女子》,以及拉斐尔·桑西的《宾铎·阿尔脱维提》。她欢迎热爱艺术的市民来到展览现场,看看是否把原著的感觉绣出来了。

“绒绣对色彩变化的要求很高,放样、染色、配线、绣制都是自己做。根据所理解的稿子需要,自己调色、染线。”李蔷提到,很多时候,手上只有一张照片,她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将原稿的细节和特点补充完整,“忠于原稿是必须的,也要高于原稿,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色彩将作品做得更好。”

“人民大会堂的十一个厅中挂的巨幅画作有将近三分之一是我们公司制作的。”包炎辉是上海绒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上海黎辉绒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艺术总监,也是市级传承人中唯一的男性。

一直琢磨着如何为绒绣寻找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包炎辉,这次和版画艺术家王凤发跨界合作创作的《开天辟地—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第一次运用上海绒绣和木刻版画融汇并采用多种元素艺术表现形式,增加构图和画面的现代感。现场还能看到他们公司3位资深工艺师接力11多个月完成的描绘武汉疫情感人瞬间的《落日余晖》,用绒绣艺术留住了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动人时刻。

如今一幅绒绣制作需要花费的时间更长了,因为这些手工艺大师们渐渐老了,精力已不如前。“有年轻人来接班,让这门艺术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是我最大的期望。”唐明敏至今尚未找到传人,“上手就要三年,不仅要恪守清贫,还要耐得住寂寞。”“如果有人愿意来学,我愿意无偿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她(他)。”李蔷带着两个徒弟,这是恒源祥为她招的毕业自上海工艺美术学院的两位年轻人,“我暂时还不能离开,两位学生还没有完全接班,能帮他们做一点就做一点,不能让绒绣这门技艺断掉。”

展览开幕现场,2位国家级传承人和7位上海市级传承人都来为上海绒绣站台。他们认为,展览展示了绒绣技艺和历史,留存绒绣记忆,“如果记忆都没了,绒绣将彻底失传”。

上海绒绣艺术大展将延续至12月4日。展览现场,观众还能在志愿者的指导下,自己动手绣一绣,亲身体验绒绣的制作技艺。展览期间,还将开展各种讲座、导赏活动,让市民能多角度深入感受绒绣的魅力。

展览由市文旅局指导,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浦东新区绒绣协会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黎辉绒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高桥绒绣馆、上海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工艺美术研究所、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坻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嘉秀工艺品有限公司承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