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500到0再到1000多,小天鹅为何重现上海崇明?

2022-09-27 17:53:00 来源:澎湃新闻

9月27日14:00,上海举行“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委、市水务局、市绿化市容局负责同志出席,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上海”这一主题,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生态环境工作的进展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随着上海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少市民朋友们发现身边的野生动植物品种越来越多。这几年上海在促进人与和谐共生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鹏表示,上海聚焦城市生态建设和河口生态保护两个重点,积极探索河口超大城市生态保护的最佳实践案例,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态格局,二是生态示范,三是生态特色。

这十年,生态安全格局得到了有效稳固。2012年,上海市着手生态功能区划工作,识别了重要生态功能区。2018年按照基于“陆海统筹”原则,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对自然保护地进行归并整理优化,目前整个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的面积超过2500平方公里。同时,在生态空间的同时积极推动生态廊道建设,包括绿林地建设,平均绿地从一张报到一张床到一间房,千座公园的打造,林绿地逐渐从零散的分布转变为相对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的、发挥更大生态效益的模式来转变。生态空间的进一步优化,逐步形成了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的生态空间规划。显著体现了整个城市的绿色软实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基础,为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生态保障。

这十年,生态示范建设得到了长足进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这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两山”理论的重要举措和抓手。

“衡量生态环境好不好,就看鸟的翅膀往哪里飞,鱼的尾巴往哪儿游”,崇明生态岛占全球水鸟种群数量1%以上的种数,从7种增加至11种,东滩被列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遗产提名地。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崇明岛森林覆盖率超过30%,互花米草整治修复后,小天鹅又回来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崇明小天鹅是二级保护动物,它最高达到3500只小天鹅,后来因为互花米草等外来生物侵害,白天鹅基本上一只都没有了,从3500到0。经过25平方公里互花米草修复项目,也是全球生态保护、湿地修复领域投入最大、规模最大的工程,投入了将近12个亿,去年监测到小天鹅已有一千多只,希望它们能够尽快恢复到3500只甚至更多。

小天鹅在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 郑运祥 图

除了崇明,“打造世界级湖区”也在积极推进。

青浦区全区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正在申办全域国家两山理论示范区。

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蓝天白云,水中鱼翔浅底,晚上有河塘月色,有闪烁星空都可以看到。金山是化工区,现在空气质量改善非常显著。市政府和中国宝武集团、中石化集团签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南北转型,把过去钢铁制造的区域,包括宝山、金山通过产业转型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让郊区、市区生态环境更好。

这十年,城市生态特色得到了突出展现。作为超大城市,上海一直在探索城市和自然交融的最佳实践,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落到郊区、市中心、城市更新、五大新城,包括新片区的建设、示范区的建设。整个过程中,一江一河的贯穿,黄浦江两岸45公里,苏州河42公里,还岸于民,两边堤岸的生态也得到了改善。

生物多样性方面,貉、多年未记录到的小灵猫等野生动物,獐、麋鹿等曾在上海生活过的物种,通过引入工程相继“返沪”;长宁区““生境花园”、复旦大学“貉以为家:公民科学助推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科教”都列入COP15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都有效地提升了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影响力。

上海美丽城市的建设,不仅在传统的水、气、土、声、渣方面做得更好,还代表国家,在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在国际舞台上展示。COP15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举行,第二阶段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上海在积极地尝试参与,展示上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和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