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红色场馆参加活动,“客堂间”好热闹!
一批红色场馆完成改扩建和展陈提升,一些老建筑、老街区不断焕新,持续打造海派新地标……近年来,虹口不断擦亮“文化三地”名片,推进文化强区建设行动计划,全面增强城区文化软实力。
在红色革命遗址木刻讲习所旧址二楼,家住四川北路的周阿姨正在享受一场非遗香囊制作活动。
在社区老师的指导下,她和社区伙伴们一同手拿针线,不一会儿,一只只玲珑精致的非遗香囊就诞生了。“这里开放以后我们经常来参加各种活动,感觉就像自家的‘客堂间’一样,和大家一起热热闹闹挺享受的。”周阿姨乐呵呵地说道。
除了周阿姨参加的手工活动,居民们还能在此享受到专题讲座、各类展览和公益配送服务等。同时,这里还融合了居委办公功能,这处以“艺术、文化、休闲、服务”为主题的红色建筑里社区会客厅的启用,是虹口激活红色文化资源,让文化文脉与城市生活和谐相融的成果。
创新展陈形式 讲好红色故事
虹口是上海“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重要区域之一。
2012年
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在中央、上海市委、虹口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中共四大纪念馆正式建成开放。
2021年
在建党百年之际,中共四大纪念馆完成展陈提升,并打造全市首个国旗教育展示厅。
2022年9月
中共四大纪念馆迎来了开馆十周年的纪念活动。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在中共四大纪念馆序厅的党旗下,一批又一批中共党员举起右手重温着入党时的初心与誓言。
十年来,中共四大纪念馆深耕历史文脉,深入推进“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多样的展览与活动,更好地讲述中共四大和上海党的诞生地故事,发扬好光荣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好红色血脉。
此次中共四大纪念馆展陈提升,也是虹口弘扬先进文化精神,大力推进“党的诞生地”挖掘宣传工程,加大红色遗址遗迹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实施红色场馆影响力提升计划的一个缩影。
虹口区现有红色场馆七家,吸引了不少市民“打卡”↘↘
焕新历史脉络 打造精神家园
在虹口,一些老建筑、老街区也不断焕新,将“文化三地”凝练在具体载体上、投射到实际生活中,把历史建筑、历史文脉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将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上海文学馆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文学重镇,而虹口区曾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群星璀璨之地。鲁迅、巴金、茅盾、郁达夫、徐志摩、傅雷、柯灵、施蛰存等众多文学名家曾在虹口创作、生活。
今年8月,选址武进路439号的上海文学馆正式启动建设,这座万众瞩目的上海文学馆整体由扆虹园等3幢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及1幢新建筑组成。
启动现场,上海市著名作家、近期热卖的《千里江山图》作者孙甘露对上海文学馆的未来很是憧憬:“我觉得上海文学馆建成后,不仅对我们上海市民了解文学有益,对宣传上海、宣传上海文学、宣传中国文学有益,同时还能让世界各地的作家、翻译家来了解上海、了解中国,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建成后的上海文学馆以国家一级文学馆为建设目标,地上总建筑面积可达约1.4万平方米,预计将于2024年完工并对公众正式开放。
☞上海文学馆将突出展示海派文学与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实现征集保护、陈列展示、学术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等功能,吸引海内外文学爱好者近悦远来。
木刻讲习所旧址
位于长春路的木刻讲习所旧址,是一处建于1928年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1931年,鲁迅先生在此举办为期6天的木刻讲习会,参加培训的13人后来都成为各大美院的掌门人。
2021年,虹口区委立足区域丰富红色资源,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上海市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在激活红色文化资源上加大创新力度,在推动革命遗址旧址的保护开发利用中提升服务能级,利用辖区内的木刻讲习所旧址,全力打造沉浸式“社区会客厅”。
“木刻讲习所旧址”这处红色革命遗址也被深度开发,修缮后的木刻讲习所旧址陈列馆不仅是个红色纪念馆,在二楼,一家以“艺术、文化、休闲、服务”为主题的“艺苑朝华”社区会客厅也落成启用。同时,居委会办公场所也“搬”入其中,开始居委“沉浸式办公”新模式,打造共建共享的城市会客厅。
现在的木刻讲习所,成为了“五个空间”所在地↘↘
即开放共享、议事协商、邻里交往、终身学习、便民服务的百姓精神家园。
推进“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全新亮相,加快胜利等影剧院升级改造,“点线面”结合推动风貌保护活化。
虹口通过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成功举办鲁迅文化周、世界城市文化论坛等活动,坚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做实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更加自觉地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推进城区软实力与硬实力互动并进、相得益彰。
迭新海派潮流 完善服务体系
对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虹口没有“吃老本”,而是不断在继承中创新,迭新海派潮流,打造海派新地标。
近年来,虹口精心塑造“海上方舟”等标志性文化区域,传承发展精武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焕新四川北路、山阴路历史风貌区、音乐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
在四川北路与海宁路交界处,一批优秀历史建筑经过迭新后完成修缮。
“以前都是去城隍庙看灯会,现在我觉得我们这里的灯更有新意,所以特意约闺蜜一起来。”在新晋“网红”打卡地“今潮8弄”里,陆小姐正和好朋友一起拿着手机拍美照发朋友圈。
在今年的中秋季和国庆假期中,“今潮8弄”推出了“海派今潮•灯光艺术季”、原创沉浸式弄堂剧情游戏、文化潮流市集接力赛、“未来阅读”创意活动等一系列新奇的体验项目,吸引各方市民层层打卡。
让陆小姐赞不绝口的灯光展示,就是“今潮8弄”以纵横交错的8条海派弄堂与66幢百年老建筑为载体,镶嵌了以中秋月兔为主要造型的各种灯光装置,为大家带来奇妙的光影享受,让市民们在这里感受历史、文化、艺术的流动、变幻与生长,感受中国美学文化、百年老建筑和海派文化的碰撞交错。
在虹口,文化并非只在高阁亭台,而是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本区不断完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方式,通过文化配送形式向各街道图书馆赠送《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习近平讲故事》《你好,一带一路》等红色书籍,在丰富街道图书馆的红色书刊馆藏的同时,也将红色文化资源送到居民家门口。
➤2016年,“菜场书屋”项目被列为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围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成立中国剧协上海(虹口)小戏小品创作基地、上海市文艺工作者虹口创作体验基地,《回家过年》等一批文艺作品荣获中央和上海市各类奖项,并成功组织大型原创情景剧《鲁迅在上海》首演。
➤文体融合发展的态势也进一步凸显,通过举办市民文化艺术节、市民运动会等活动,夯实市民文化生活基础,让虹口文化的春风浸润市民们的心头,徐徐吹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