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个未成年人心理关爱服务操作指引“红皮书”发布

2022-11-18 20:52:00 来源: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户籍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小张原本应该就读二年级,但却从未入过学,户籍地居委上门时才发现,小张父亲已入狱,母亲精神异常已近半年。目前,居委、社工已定期对小张家庭进行上门探访,争取早日帮小张解决入学问题。

12岁的小李就读初中,幼年时父母离异,母亲改嫁,小李跟着父亲生活,但父亲年龄较大,自身基础疾病较多,无业,对于小李的生活照料和教育感到力不从心。小李也出现了自残等行为,社工在排摸走访中发现小李家庭风险等级偏高。目前,街道、社工共同关注小李家庭,提供心理辅导调适,疏解亲子关系冲突。

在上海,像小张小李这样需要关爱的未成年人还有不少。

论坛上发布了《黄浦区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关爱服务操作指引》。上海公益新媒体中心 供图

2022年11月18日下午,第一届爱“未”黄浦未成年人保护论坛在上海公益新天地园举行。活动由上海市未保办指导,黄浦区未保办主办,上海公益新媒体中心承办。

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面临更多新的挑战,新修订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条例》框架下,论坛以更好地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展示今年黄浦未成年人心理关爱服务、“家-校-社”联动、纵深化个案帮扶方面的工作成效,聚焦家庭监护能力建设探索与实践。

论坛上发布了《黄浦区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关爱服务操作指引》,这也是全市首份从社区角度出发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服务操作指引。指引全面兼顾了预防性、发展性、干预性三大心理服务方向,为区、街、社区三级未保工作者及对接的心理服务团队提供了看得懂、做得到的操作实践“红皮书”。

疫情三年来,发生亲子矛盾冲突的家庭呈现出了高学历父母占主流的新现象。

论坛邀请了上海市儿童临时看护中心主任陶颂华、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范斌、上海市金源方程律师事务所主任金缨、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姚爱芳、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督导师张露佳,从临时照护、社会工作、法律保护、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角度就“未”爱赋能——家庭监护能力的探索实践这个主题展开讨论。

上海市黄浦区未保委副主任、副区长林竞君认为,这次论坛为黄浦社区一线未保工作者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这也是黄浦未保在发挥未保“四库”作用、助力未保工作新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

上海市未保办常务副主任、市民政局副局长沈敏肯定黄浦这次论坛的有益尝试,希望各方要充分运用好论坛的交流成果,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堵点难点问题的有效实践路径,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贡献“黄浦智慧”,提供“黄浦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