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貉口普查”出炉 揭示貉在上海的分布范围及种群数量

2022-11-25 21:20:44 作者:柏可林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11月25日报道:随着城市生态的日益改善,上海多个小区出现了貉的身影。这种形似小狗的动物逐步适应了城市环境,数量处于快速增加过程中,分布区域持续扩大。那么,上海究竟有多少貉呢?它们会伤人吗?11月25日,在 2022年上海市“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闭幕式上,《2022 上海“貉口普查”报告》正式发布。

2019 年起,在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指导下,上海市林业总站、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合作开展“城市里的公民科学家”项目,关注貉等城市物种的研究与保护,与公众一起探讨改善城市生物多样性生存状况的可能性。

进一步开展关于貉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亟需准确调查其在上海的分布范围、种群数量等数据,掌握影响貉数量变化的原因,并了解社区居民对于貉的态度。在这样的研究和保护管理需求下,上海市林业总站、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发起“貉口普查”项目,旨在通过公民科学的组织形式准确调查在上海的分布范围、种群数量等数据,并了解社区居民对于貉的态度。

貉在上海分布并不是随机的

考虑到疫情等因素影响,将今年的调查范围定为上海市松江区。在 50个小区中,22个小区有貉分布,其中7个小区貉数量大于或等于10只,6个小区貉密度超过1只/公顷。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貉在上海的分布并非均匀或随机,而是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有貉小区集中于松江区北部显示了貉在城市环境快速扩散的特性。样线及访谈调查显示,貉在小区中个体数量最少为1只,最多为50只,平均数量为10.82只;小区内貉密度最低为 0.02 只/公顷,最高为5.80只/公顷,平均密度为1.08只/公顷。

猫粮投喂和垃圾会显著改变貉密度

调查发现,小区面积、小区楼宇类型,与小区貉密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然而,猫粮投喂和垃圾管理情况,会显著改变貉密度,导致貉数量或密度的不正常增加。在其他情况不变情况下,如果存在猫粮和湿垃圾管理不当,貉密度的增加幅度为1.00只/公顷,较平均密度翻番。

因此,减少投喂行为,确保湿垃圾不落地,对控制居民区内貉种群数量,避免因貉种群激增引起居民与貉之间矛盾冲突具有重要作用。

可在非繁殖期科学修补居民区沉降缝

小区内的貉主要利用建筑物底层沉降缝搭窝,造成部分貉的活动范围与居民生活区域高度重合。针对这一情况,建议居民与小区物业联动,在非繁殖期,待洞穴内的貉全部离开后,填补沉降缝。

此外,为避免因人或宠物与貉近距离接触导致的意外情况,有貉社区可在野保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在貉常出现的区域树立“不要投喂貉”“野生动物出没”等警示标牌。

访谈调查及问卷调查初步结果显示,部分居民由于对貉的生活习性等知识缺乏科学认识,容易对貉产生负面印象。因此,应当加大科学普及力度,通过多种形式传播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推广“不害怕、不接触、不投喂、不伤害”等四点相处原则,促进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

(摄影:郑运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