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不当、过度跑跳……小心“阿喀琉斯之踵”
说起跟腱炎,大家可能有点陌生。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退赛的原因吗?没错,就是因为跟腱炎。这个位置的损伤也是最常见的足踝运动损伤部位之一!
跟腱疾病可不仅是运动员的“专利”,也常潜伏在普通人的身边。今天,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的管华宗医师来和大家聊一聊跟腱疾病中最常见的——跟腱炎。
什么是跟腱炎?
跟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脚筋,其近端起于小腿三头肌,远端止于跟骨后侧处,小腿肌肉一收缩,带动跟腱及跟骨,主要参与完成直立行走、垫脚尖、跑步、跳跃等动作。
跟腱炎就是跟腱急慢性劳损后发生的无菌性炎症,属于典型的足踝部过度使用性损伤,过度运动或强度太大或频率突然增多等均会引起小腿腓肠肌及跟腱部分因反复或过度承受牵张力而发病。
跟腱炎好发于从事跑步和冲击性负荷的运动员如跑步运动员、舞蹈演员以及体育爱好者,青少年运动员发生率更是达到了7.1%-30.0%。普通人运动不当或者运动过度也会引起跟腱炎。
跟腱炎的诱因?
此外,过量使用使用氧氟沙星(喹诺酮类)抗生素、既往有下肢肌腱病或骨折病史、每日饮酒1两以上者也易发生跟腱炎。
Tips:反复发作的跟腱炎需要警惕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尽早就医。
跟腱炎的分类?
跟腱炎的临床表现?
早期主要表现为运动时跟腱局部区域的适,偶有轻微触痛和轻度肿胀,活动后疼痛加重,逐渐变成持续性跟腱部疼痛,不论休息还是运动都可能产生疼痛或者间歇性疼痛,甚至早晨下床时会出现跟腱僵硬感,随着跟腱逐渐活动而逐渐减轻,但会出现明显的足踝部肿胀、疼痛,挤压跟腱有明显压痛,甚至可触及硬结、梭形膨大等。
由于跟腱结构出现异常,变得越来越脆弱,与健康一侧相比,患侧力量和耐力都会有所下降,不仅影响体育运动,甚至无法正常行走。
跟腱炎怎么检查?
推荐使用X 线、 B超和MRI。
X 线——骨科最常规的检查,可以用来判断跟腱有无钙化,跟骨有无骨赘形成,排除撕脱骨折及其他问题。
B 超——能够显示跟腱和腱周软组织情况,有助于判断跟腱撕裂或滑囊积液,不失为一种方便快捷的选择。
MRI——也是骨科常用检查之一,常用于观察软组织,准确运用对跟腱炎的诊断和严重程度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跟腱炎的治疗方案?
充分休养,特别是在急性期,必须停止剧烈运动,避免在坡道或硬的地面上跑跳。从长远角度来看,纠正错误姿势是十分必要的。
疼痛症状明显时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或外用贴剂以对症治疗。
冰敷或热敷,如发现跟腱有红肿等不适(一般指急性期48h之内),可采取冰敷的措施;若无明显红肿可适当采用热水泡脚或局部热敷,以达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功效。
离心运动训练旨在强化跟腱功能,可将脚跟降低到台阶以下,适度牵拉跟腱,放松后再次牵拉;也可双手靠墙,一侧踝关节背伸,一侧跖屈,交替锻炼,感受跟腱伸缩。
配合使用肌内效贴(采用针对脚踝损伤后脚踝不稳的经典贴扎方法),可以减少跟腱张力。
也可通过佩戴生物力学矫正鞋垫来恢复足部生物力学,将足部距下关节保持在中立位,避免足部旋前、旋后而在跟腱处产生异常应力,减轻对跟腱部分的牵拉。
必要时,可选择体外冲击波(或超声、低能量激光等)来进行治疗。体外冲击波的机械刺激可促进跟腱与跟骨止点处新血管生成、加速炎症因子清除,有效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也有利于肌腱重塑。
富血小板血浆注射、封闭注射等应由专业医师评估后操作。
若保守治疗后3至6个月,症状仍不缓解甚至出现跟腱钙化、跟腱断裂等情况,则需要考虑行手术治疗。
跟腱炎如何预防?
1.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对于训练姿势错误引起的跟腱炎,应注意纠正错误动作。注意休息,避免运动负荷过重;避免运动量多大。应选择平整的地面上运动,此外选择合适的鞋子也十分重要。
2.热敷及按摩:温热水泡脚和自我进行局部按摩,如果自体徒手按摩效果不佳,可以使用泡沫轴或拉伸带,放松紧绷的跟腱,增加跟腱的弹性,才是应对跟腱炎的好方法。
3.运动前进行系统的热身,运动后进行适当伸展运动
运动前充分热身可有效激活肌肉、肌腱、关节,避免运动损伤;运动后适当放松、伸展可恢复肌肉、肌腱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总结:
跟腱炎防重于治,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当出现跟腱炎时,要及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通过物理治疗和科学康复训练以缓解红肿疼痛的症状,防跟腱进一步退化,规避跟腱断裂的风险。
规范治疗和康复对跟腱炎的康复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