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海三棱藨草迫在眉睫 这种植物对长江口生态健康至关重要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1月9日报道:海三棱藨草是我国长江口和杭州湾滨海湿地的特有种,是长江口越冬候鸟的重要食物资源,对长江口生物多样性维持和重要生物栖息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从2023年2月1日起,《海三棱藨草种群生态修复技术规程》将正式实施。
崇明保护区滩涂的海三棱藨草群落
海三棱藨草是莎草藨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球茎匍匐,根系发达。能够很好地适应淡咸水交界、每日受到两次潮汐影响的特殊生境,具有耐盐、耐淹、耐淤埋、耐风浪冲击、生活力旺盛、繁殖能力强等特点。 作为最早定居于滩涂原生裸地的先锋植物,它依靠小坚果漂浮传播和球茎随海浪冲击散布,能够在原生裸地上萌发成幼苗而定居下来并迅速扩张。生长于受潮汐影响下的潮间带湿地的前沿,崇明东滩、南汇边滩、九段沙、横沙东滩等自然滩涂均有分布。其种子和球茎是植食性鸟类的重要食物。
修复后的海三棱藨草为越冬水鸟提供食物
海三棱藨草不仅能够为湿地水鸟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为底栖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深度参与食物链;而且由于其地上生长茂密的植株和纵横交错的地下根茎系统,还具有较强的固碳、消浪促淤、保滩护岸和促进底泥沉降等多种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当地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由于近年来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入侵等影响,海三棱藨草种群规模急剧减少,使得迁徙鸟类的栖息地减少、食物资源短缺,导致迁徙鸟类数量显著下降,对当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带来了严重影响,迫切需要进行海三棱藨草种群生态修复以维持长江口海岸带生态健康。 自2014年起,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科研院所开展了海三棱藨草种群修复研究,经过长期不断探索,提出了不同场景下的海三棱藨草种群生态修复技术,在崇明东滩鸟类栖息地修复工程项目中开展大面积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示范效果。
崇明东滩保护区滩涂,实施生态修复后海三棱藨草面积显著增加
为了进一步总结海三棱藨草种群修复经验,提升长江口海三棱藨草修复标准化水平,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于2017年提出《海三棱藨草种群生态修复技术规程》上海市地方标准编制计划,标准归口于上海市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2年10月获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标准编号:DB31/T 1373-2022),将于2023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本标准明确了海三棱藨草种群修复程序,规定了场地选择、材料准备、方案实施以及监测与管理的要求,根据不同生境下自然条件差异,采取不同的生态修复方案,可适用于长江口及上海市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生态修复。目前,本标准已经在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的盐沼修复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及示范,并在南汇东滩的种青工程中进行了应用,展现出优良的推广前景。 (图片来源: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