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患者生命底线!这家医院里,有医生才刚支援外地归来就投入重症“主战场”

2023-01-13 17:41:00 来源:上观新闻

近日上海急诊就诊高峰逐步放缓,救治工作的重心转向“降死亡、防重症”。危急重症救治的“主战场”上,医护团队奋力奔跑,为患者争取每一分生的希望。

记者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获悉,医院充分发挥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在“大上海保卫战”积累的宝贵经验,专业规划,应对有序。在原有分级分流转诊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整合重症监护,加快重症患者收治、转诊速度,采用“一人一方”的救治指导,切实增加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效率。

每分每秒都在与“死神”赛跑

急诊和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倩是“主战场”中的主心骨。在每日全院大交班前,她一定会带着重症队伍进行每日查房,她对每个重症患者情况了然于胸。而重症“战场”上,每位医护都已“阳过”,却没有一个退缩。还在哺乳期的陈敏,将几个月大的孩子断奶,送回了老家;“拼命三郎”诸炳骅刚退烧就回到工作岗位,并一再推迟了婚期……

“通过肺泡灌洗可以查出一般痰培养查不出的病原体、细菌……部分重病人因为免疫屏障被破坏,本来静默在体内的病原体、细菌也会发出来,”王倩说,“我们要尽早调整用药,为他们尽可能抢夺时间。”看着一个个危重症患者被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近一个月了,这个统管急诊重症区的“铁娘子”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战场”上,每名重症医师都是三头六臂的多面手,除了擅长脓毒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多发伤、各类中毒等多种危急重症的诊治抢救,还能独立完成人工气道建立、动静脉穿刺置管、呼吸支持、血液净化、血流动力学监测等重症医学的常规操作技术以及超声等各种辅助检查。

“目前东院重症监护室有2位患者正在进行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对于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体外呼吸与循环,为他们打开了生命之门。等到患者能顺利脱机,意味治疗最终成功。我们竭尽全力,不放过任何一个挽救生命的可能。”欧阳洋副主任医师说。

刚操作好ECMO,欧阳洋又在指导护士帮助一位87岁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对改善患者通气质量至关重要,但也要因人而异。有的患者本身一侧肺功能就有问题,俯卧通气效果可能不如侧卧。”查房结束,他为年轻医生和护士们讲解俯卧通气改善通气质量的原理。

定点医院积累宝贵经验派用场

曙光西院十楼重症监护室里,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淑芳带领团队组织抢救:老年患者突然气道大出血,“侧卧位,吸引器吸引……准备气管插管”医护团队迅速反应、密切协作,通过局部止血和全身止血药物结合运用,又一次把患者从危险边缘拉了回来。

“现在监护室里13张床和17张亚重症床都满员,这样的抢救每天都会有几场。监护室一共5位医生都经历过感染,高峰时大家就咬紧牙关硬扛。”副主任医师张涛正在对一位即将拔管的患者做评估,他刚刚经历了近50天的支援外地工作,回到上海隔离一结束,就投身另一个战场。“我们有做定点医院时的宝贵经验,这波高峰来临时,全院就迅速回到备战状态,床位统一管理,保证患者转运效率,保证设备药品供应,给重症患者的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不大的监护室里,护理姐妹们脚步穿梭在各个床位间。定期的俯卧位通气是对他们体力的考验,通常需要5-7个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一次下来汗水都会湿透衣衫,一天下来,这样的操作往往需要几十次。

而外科重症医学科(SICU)副主任施荣,刚结束援藏工作,经过短暂休整就投入到重症“战场”中,“目前外科监护室里大多是内科重症患者,全院统一安排,我们都是‘重症人’,义不容辞。近几天情况逐渐平稳,床位周转也快起来了。”

重症肌无力患者因重症肺炎进来的,一开始预后并不乐观,但老先生非常配合治疗,对医护完全信任。昨天已成功拔管,现在各种指标都恢复得很不错,所有人都感到非常振奋。施荣道出大家的共同心声,“有医生护士的坚持、有患者的配合信任,我们相信能打赢这场新冠病毒的硬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