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逢年过节大快朵颐,警惕误闯消化道的“刺”客!
请神容易,送神难
当鱼刺被误吞后,要经历重重关卡,才有可能会被排出体外。
首先是我们的咽部,这里有两员扁桃体大将,还有一扇会厌部大门。大部分误入歧途的“刺”客都会被它们阻断于此。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嗓子痛有针扎感才意识到自己被鱼刺卡了,这时鱼刺位置还比较浅,医生一般肉眼可见鱼刺扎入口咽部,用镊子即可轻巧取出。
图3 口咽部(肉眼可见)
而有一些鱼刺会因为刚好碰到吞咽动作,或被采取了不正确的急救措施:如,吞饭团,吞韭菜等等,进一步进入食管甚至扎穿食管,此时就无法通过简单的镊子取出了。
食管
当“刺”客进入食管后,算是正式进入消化道的地盘了。从现在开始,肉眼已无法看到他,必须使用相应的手段,如,硬质食管镜,胃镜等。还可以通过CT检查来确定“刺”客的位置。一般来说,他更容易藏身于食管的三个相对狭窄的位置(图4),这是由人体的解剖结构决定的。
图4 食管的三个生理狭窄 来源网络
其中最要命的当属这第二个狭窄,由于食管壁本身就比较薄,万一“刺”客破壁而出,就直奔大动脉去了,一旦扎入大动脉,容易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所以一旦怀疑有“刺”客,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务必到医院就诊,很多保有侥幸心理的患者最后都因为拖延病情,或者因为强吞饭团而使“刺”客的刺更深入扎破食管壁而造成了感染、出血等严重症状,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图5 刺入食管壁的“刺”客
胃
胃腔一般比较大,能阻拦住“刺”客的唯有:幽门!
图6 胃及胃镜示意图
图7 异物(枣核)嵌顿的幽门:中央圆形的为幽门口,画面右侧为枣核
幽门是进入十二指肠的“大门”,随着胃的蠕动而缩张(也就是开和关)。但由于胃镜能达到的最远位置就在幽门及十二指肠上部,所以如若“刺”客闯关成功,即可逍遥法外,除非开腹手术才能将其捉拿归案。
由于胃腔空间很大,又有幽门把守,大部分“刺”客都会被困在胃内,不容易进入小肠。同时由于对消化道管腔再无压迫,且胃壁比食管壁厚很多,所以大部分人会突然没有症状。很多人此时会不再寻求治疗。一部分幸运儿因为强大的胃酸可以将“刺”客融解于无形,一部分倒霉蛋胃内的“刺“客要么被卡在幽门上不上下不下,造成水肿和感染;要么被”刺“客突围至小肠,丧失了胃镜下治疗的机会。所以如有明确的误食史,就算症状突然完全消失也切不可认为万事大吉,需要行CT明确是否异物还存在。
小肠
图8 小肠示意图 来源网络
小肠蜿蜒曲折可达5-6米[3],小肠腔内空间十分狭窄(想象一下你肚子里有6米的肠子挤在里面是什么样儿),“刺“客非常容易找到一处狭窄处安身立命牢牢卡住,假以时日就可以刺穿小肠壁,引起肠梗阻、肠穿孔、腹腔感染等一系列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大肠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刺”客都能找到杀伤力最大的地方放大招,一部分傻傻的“刺”客一路向前就直奔进入了大肠(也就是结肠)。虽然大肠比小肠空间要大得多,但依然有许多角角落落的皱褶拐弯处可以给“刺”客发挥。好在这里我们可以使用肠镜这个利器,趁他还没开始作妖前,就将他揪出来捉拿归案。
图9 结直肠及肠镜示意图
图10 异物(鱼刺)嵌顿的结肠
至此,“刺”客已经完成了闯荡消化道的全部旅程,再往前一步就是被排泄出体外了。
其实,我们很少有机会能看到完整排泄出体外的“鱼刺”,“骨头”类的异物,因为大部分小的骨头类的异物在消化道中能被分解或者至少能被“打磨”成光滑的样子,难以消化的则一般都会造成较严重的并发症,也等不到它顺利被排出。
其实除了“鱼刺”、“鸡鸭骨”、“牛蛙骨”、“螃蟹壳”等骨头类的,以及不好好嚼就被生吞的“坚果壳”、“芒果核”等等,生活中还有形形色色的异物,有些甚至想象不到。
有同样被误吞的节庆时饺子里的“讨头彩硬币”,有老年人喝最喜欢的红枣羹时囫囵吞下的“枣核”,有因为没戴牢,或者被年糕糍粑等粘住不小心咽下去的“假牙”,甚至有包装药片的“金属铝箔”、烤串劈开的“木刺”、盒饭里裂开的“塑料片”……
图11 笔者工作中取出的形形色色的鱼刺和骨头(图片可能引起不适)
图12 笔者工作中取出的形形色色的异物 从上往下:食管内的假牙、结肠内的牙签、食管内的带铝箔的药片、食管内的大青豆、食管内的硬币、胃内的金属手链、食管内的塑料片、食管内的牙刷、结肠内的枣核
未成年人更容易发生各种小玩具的误吞,最可怕的当属“电池”及“磁力小球”,电池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很快会释放出强腐蚀性液体,造成消化道坏死。而磁力小球在消化道内会互相紧紧吸附,有时在两个小球之间会吸附住肠道粘膜,很快造成穿孔。
这些误闯消化道的形形色色的刺客们,其实总结四个字还是:病从口入。日常生活中只要稍加注意都可以避免,记住以下口诀,让刺客们不再得逞!
❗关键词:及时!尽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19—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醋2018-06-21发布2019-12-2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2] 辛召平 ,许朝珍 ,朱秀华 ,高先行.胃镜下检测空腹胃酸pH值668例分析[J].武警医学,2002,(09):546.
[3] 张新校,庄晓泉,向俾庭.中国成年人活体小肠长度测量及自身比例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2016,27(17):2844-2845.
注:本文未标明图片来源者均为本文作者原创。
本文内镜图片均来源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 丁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