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女侠“三剑客”

2023-03-07 11:07:17 作者:管苏清 来源:东方网 选稿:吴怡闻

图片

江南惊蛰后,草木青翠,水汽氤氲,建城2500多年的苏州更让人流连忘返。忽有奇想,查查苏州名人录,真是人杰地灵,仅现代物理学家,就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方阵,熟知的陆士嘉、吴健雄、何泽慧、李政道等,还有"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王大珩、程开甲、杨嘉墀……如雷贯耳!

这是怎样的苏州?这是怎样的江南?今天起,对苏州我要重新认识了。灵魂不只是小桥流水、园林胜境、昆曲评弹、吴侬软语,还有春秋之梦,士子初心。少了上述众多的先生,江南就会失去支撑,哪还有什么深长的意味呢?

(一)

图片

1911年,国家风雨飘摇。3月18,苏州知府衙门内宅一一狮子林又添了个小公主,女婴一出生,眼睛就骨碌碌转。其祖父陆钟琦,皇帝溥仪之父载沣的老师;父亲陆光熙,同盟会的中坚;舅舅施今墨,赫赫有名的大国医......

基因遗传,小姑娘幼时极聪颖,在京城最好的小学里,遇到两个聪明非凡的男童,大家族子弟张维,调皮捣蛋的钱学森。那时的她丝毫未觉得,自己的未来会和这两个大少爷关联。苏州城也未想到,这个女童将来会为国家带来什么。

时光飞驰至1925年,她偶然看到一本《居里夫人传》,迷茫之时,豁然开朗,她的前方亮起了一盏灯,立下宏愿:做"中国居里夫人"。她给自己改了一个男儿名,陆秀珍变为陆士嘉,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成为该系唯一的女生。1933年,她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4年后,眼见日本鬼子飞机在中国作恶,她作出惊人的决定,自费去德国学航空,要为中国造一流飞机。来到德国,她要拜路德维希·普朗特教授为师,学习空气动力学。

普朗特是国际级科学技术大师。她在德国三顾茅庐,拜见普朗特教授,第一次没见着,第二次被拒绝,第三次才见面。普朗特教授从不收女研究生,也看不上来自中国的学生,加之已在两年前公开宣布不再收徒,故一口回绝了陆士嘉的请求。陆士嘉很不甘心,提出考试要求,普朗特同意出题考她,开列出几本书名。2个月后,按约登门,考试成绩大好,普朗特打破常规,收下了这位关门弟子。

因师出普朗特门下,陆士嘉在物理学界辈分极高。"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郭永怀,中国现代力学奠基人钱伟长等,都是她“大师兄”冯·卡门的学生,她顺水成为顶尖高手们的"师姑"。

1941年,在德国留学期间,她与青梅竹马的张维(著名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深圳大学首任校长)结婚。1946年,陆士嘉夫妇回到阔别九年的故土,被天津北洋大学同时聘为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清华大学的第一次教授会上,军代表宣布取消原清华大学关于“夫妇不能同时任教授”的不成文规定。第二天,陆士嘉就收到了清华大学航空系教授的聘书。1952年,陆士嘉担任北京航空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两年后在陆士嘉主持下,北京航空学院招收了该学科最早的研究生,后又成立了空气动力学专业,她是北航第一任空气动力学教研室的主任,也是中国空气动力学专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有一次对陆士嘉的儿子说:有一次,两位老人为一个问题争执起来,情急之下,陆士嘉指着钱学森的鼻子大声说,“钱学森,别人都说你骄傲,我还不信,现在看起来你真是骄傲了!”钱永刚说,父亲这一生,我从没见过第二个人敢这样对他说话。事后,面对儿子的质疑,钱学森只淡淡回了一句:我们那是多少年的老相识了!

陆士嘉身上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1955年,教授评级,张维和陆士嘉都被评为一级教授,周培源、梁思成、王德荣、沈元亦是,一个大学没几人,陆先生深为不安。她写信给北航领导,坚决要求降低等级,只领二级教授的薪水。

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他申请调陆士嘉担任副院长,军衔少将。陆士嘉自忖,自己不过“多读了几年书”,没有资格承受这份荣誉,因此一直没有应允。钱学森不死心,一直说服了六年也未如愿。1962年,陆士嘉作为流体力学家,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参与了中国第二个科学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

陆先生的导师普朗特代表作《流体力学概论》,被学术界视为经典,钱学森、周培源、郭永怀等人都认为有必要将其翻译成中文出版。大家商量,由郭永怀从英文版翻译此事,刚刚开了个头,郭永怀就因飞机失事不幸壮烈牺牲。陆先生在患心梗抢救回来后,不听医嘱,接手翻译。每天坚持4小时,要参考德文原版,工作量巨大。历经20年,终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完成了这项工程。

认识陆先生的人都说,这是个脾气倔的老太太,不要说晚辈学生,就是钱学森、季羡林、黄万里这些同辈学友,她不论名气大小,职务高低,都敢直言,老太太的心是一块水晶,干干净净。担任过清华大学校长的周培源先生,对人喜直呼其名,唯独对她称陆先生。陆先生对身边的普通人,永远客客气气,保姆给她倒杯水,她一定要说“谢谢”。每次发了奖金或者稿费,一定要分一份给保姆。陆先生的举动许多人学不来。

(二)

图片

1912年5月31日,小女囡吴健雄诞生。父吴仲裔,开明人士,希望她不让须眉,积健为雄。

17年后,吴健雄进入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成为胡适班上的学生。对这位得意弟子,胡适呵护备至,期许甚高。5年后,吴健雄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获得去美国深造的机会,就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胡适在公开场合说过,作为吴健雄的老师,平生可以万分欣慰。

超一流剑客出手就不凡。1937年2月,纳粹德国开始执行“铀计划”。1941年末,爆发珍珠港事件。一些美国科学家提议,要先于纳粹德国造出原子弹。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6月始,实施“曼哈顿计划”。该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德国除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吴健雄以外籍女科学家的身份,参与到这一绝密计划中,她是唯一的华人女物理学家。

她负责最核心的工作:“原子核的分裂反应”。其实验成功解决了链式反应无法延续的重大难题,大大缩短了原子弹试制的进程。原子弹研制成功后,迫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吴健雄的贡献,使她被称为“原子弹之母”、原子核物理的女王。吴健雄在柏克莱的导师、诺贝尔奖得主塞格瑞在评论吴健雄时写道:她的意志力和对工作的投身,使人联想到居里夫人,但她更加入世、优雅和智慧。

作为女性,她打破了科学界的男性主导局面:1943年,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教授;1958年,打破普林斯顿大学百年传统,成为第一个获得该校荣誉博士的女性;1975年,她再打破美国物理学会由男性担任会长的传统,成为该学会第一位女性会长。

吴健雄一生获奖无数,却独独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但诺奖,欠她一个说法!1956年,杨振宁、李政道怀疑“宇称守恒定律”,因实验太困难,希望渺茫,无人可以证实他们的理论,便找到吴健雄。这时,吴健雄已与丈夫袁家骝(物理学家)买好返回大陆的船票,她想看看阔别20多年的故乡,但是这项极富挑战意义的实验吸引了她。检验“宇称守恒”是一项精度极高的实验,为了使用华盛顿国家标准局的超低温仪器,吴健雄频繁地往返于纽约和华盛顿,实验夜以继日。作为项目领导者,吴健雄带领实验走向了成功,把两位年轻的中国科学家,推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由于种种原因,她未能获得诺贝尔奖。

许多科学家都为她抱不平和感到可惜,为西方对东方的偏见、对东方女性的偏见而呐喊:这是诺贝尔委员会最大的失误。宇称不守恒的构想虽然是杨、李提出的,但却是吴健雄做实验发现的。对于自己没有得到诺贝尔奖,多年来吴健雄一贯淡然处之,从未公开表露过意见。

人走天下,心系桑梓。1982年,吴健雄受聘为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1997年2月16日,吴健雄去世,享年84岁。落叶归根,她的骨灰被安葬在苏州,墓碑上刻写:她是卓越的世界公民,和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三)

图片

何泽慧,1914年3 月5 日出生在簪缨世家的名门望族,如今苏州的网师园,曾是其家族私宅。何家8兄妹,出了4位物理学家,世界物理界对“何泽慧”3个字充满敬意。

1932年,清华物理系招生28人,父亲跟她开玩笑:“考不上就回来当丫环。”考试之人如过江之鲫,近三千,录取率1%不到,没想到,她中了“女状元”。水木清华,她和钱三强相识相恋,被称为“清华的金童玉女”。当时清华课业繁重,最终物理专业只有10人毕业,何泽慧第一名,第二名是钱三强。

清华毕业后,钱三强前往法国留学,跟随居里夫人的女儿学习。先生决定出国深造,到德国工业大学,直接找上门,希望进入技术物理系学习。系主任克里茨说:这个不大可能,因为技术物理系是个保密的系,不可能吸收外国人,尤其不可能吸收女性来学弹道专业。何泽慧不服输,她据理力争:你可以到中国,帮我们打日本鬼子,我为了打日本鬼子,到这里来学习,你为什么不收我呢?看着她坚定的神情,克里茨被深深地打动了。就这样,这个娇小的中国女孩,用无与伦比的勇气,征服了这个近代军事工业第一强国,她跨越男女差异,成了该系第一个外国留学生,也是该专业第一个女性。1940年,她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进入柏林西门子工厂实验室,又到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她首先观测到了正负电子碰撞现象,被英国《自然》称为“科学珍闻”。

刚毅勇敢,不卑不亢。因战争,她与钱三强只能通过书信交流,书信不能封口,且限字,就这样通信两年,钱三强鼓起勇气,写了一封后来影响了近代中国物理学界的信,这是求婚信:“经过长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请求,如能同意,请回信,我将等你一同回国。”她的回复很简单:“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1946年,先生只身前往法国,和钱三强完婚。进入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工作,没想到此后她在法国,开启了自己科学生涯最辉煌的篇章!

她和丈夫钱三强一起合作,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变和四分裂变现象,并预言裂片的质量分布。这些重大发现宣布后,引起巨大反响,被称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物理学上最有意义的一项工作”。西方各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由于铀核“三分裂”现象是她首先发现的,所以她也被人们尊敬地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因为对中国的歧视,诺贝尔奖拒他俩于门外,这成为诺贝尔奖的遗憾。

1948年,当时已在国外享有盛誉的钱三强和何泽慧,带着仅7个月大的女‘儿毅然回国。建国后筹建“两弹一星”团队时,人选名单里原本有何泽慧,但因为她是钱三强的家人,又是女性,最终与研究团队擦肩而过。但她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了“两弹一星”工程。氢弹研发时,一个重要数据,便是她带人在实验室完成了验证,当年氢弹爆炸成功。那时,两位科学家正是风华正茂之年,钱三强主持了我国核弹事业的发展,而先生也屡次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让中国在多领域中不落于强国之后。1956年,她的科研项目获得首次国家自然科学奖。

她其实就像一个普通老太太,让你感觉不到大科学家的派头。86岁时,每周还要坚持几次到高能物理所上班。晚了就从食堂买几个包子、馒头带回去吃,渴了就喝点白开水。她的生活一丁点儿也不讲究,依旧提着一个人造革书包,那书包带子已经断了,用绳子系着,革裂开了,用针线缝了起来。她的衣服上还有补丁,脚穿老式解放鞋。“两弹一星”元勋王大衍院士忍不住写诗感叹:"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高龄有童趣。"

先生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国家是这样一种东西,不管对得起对不起你,对国家有益的,我就做。”她始终记得,抗战爆发时,父亲何澄命5个儿子全部放下手头工作与学业,回国抗战。在新中国成立前,何家8兄妹全部回到了大陆。国家至上,让先生收获诸多传奇,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世界级科学巨匠。

在浩渺的星空,我们仰望,始终能感受到她们的“光芒”。出之姑苏的世界物理学界“三剑客”——陆士嘉、何泽慧和吴健雄,恰似星星恒久闪烁着,给了姑苏城明亮的色彩。这一代科学家没有小家、只有国家,质朴之极、亦是国士,实乃家国之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