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长访谈录|对话泉州市长蔡战胜:传承“晋江经验”,赋能民营经济

2023-03-08 12:11:25 来源:澎湃新闻

【访谈摘要】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泉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蔡战胜: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方向,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

►当前泉州正站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起点,我们将继续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持之以恒推动民营企业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泉州打出政策组合拳,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让南来北往的游客能真正领略泉州的“半城烟火半城仙”。

千年古城,烟火泉州。

作为一座古老城市,泉州既拥有旖旎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朴宁静的老街,艳丽恢弘的红砖古厝、精致绝伦的宋代石雕、香火旺盛的寺庙、曲调婉转的南音、细腻的提线木偶……它们象征了这座城市悠久历史;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高速运转的工业园区和绚丽多彩的夜景工程,又代表了这座城市的现代风貌。

泉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厚重却低调、柔和而坚韧,爱拼敢赢是泉州人骨子里的精神。

新春伊始,泉州贯彻福建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拉开了全力“拼经济”的序幕,抓项目、促发展,全面开启“项目奋战年”。

泉州党政主要领导也都拿出了拼的姿态、抢的劲头,用一场场乡贤座谈、一次次主动出访、一项项协议签订,奋力“拼经济”。

新的一年,泉州为其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主要预期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6.5-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7.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泉州开元寺东西塔。泉州市委宣传部 供图

那么,泉州究竟会在哪些方向发力呢?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蔡战胜。他谈到如何进一步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激发民营经济的内生动能,持之以恒推动民营企业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包括如何通过“聚侨引侨和泉商回归”,让泉籍的海外侨胞加入家乡投资建设当中,一起打造“共同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6年内7次深入晋江调研,2002年总结提出“晋江经验”,成为泉州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

当前,泉州正站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起点,如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弥补民生短板,都是泉州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泉州正站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起点”

澎湃新闻:泉州作为“晋江经验”诞生和实践地,更是民营经济的大市,那么民营经济在经济活动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蔡战胜:20多年来,泉州深入践行“晋江经验”,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方向,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充分释放了民营经济的内生动能,也使得泉州经济社会取得了全面发展。数据可以说话,从总量贡献看,在泉州,民营经济贡献了72%税收、83%GDP、90%技术创新成果、92%城镇就业、97%企业数量,民营经济占比在万亿GDP城市中最高,形成纺织服装、鞋业、建材家居、石油化工、机械装备、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电子信息、纸业印刷等9个千亿产业集群。

当前泉州正站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起点,我们将继续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持之以恒推动民营企业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澎湃新闻:泉州接下来将会如何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的内生动能呢?

蔡战胜:今年正月初六,泉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围绕“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勇当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主题,发布支持民营企业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开放、绿色发展等若干政策,概括来讲就是“1+1+N”政策体系。其中,第一个“1”是省委、省政府站在“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的新起点上,为民营企业、特别是泉州民营企业量身定制的《关于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第二个“1”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福建省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工作方案》,逐条细化拓展,“真金白银”加码。“N”是实施“抓项目、促发展”系列专项行动,围绕“强引擎、建载体、铸链条、提存量、拓增量、造环境”,出台N项扶持政策措施,逐步形成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组合拳。

澎湃新闻:当前泉州正在全力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借此力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能否介绍一下相关工作情况呢?

蔡战胜:近年来,泉州把园区建设作为有效投资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抓手,推动高质量供给,以此创造有效需求、拉动消费增长,助推经济走出当下低谷,既有利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也有利提升新型城镇化品质。

去年初,泉州就制定方案,并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从摸清工业用地底数“五笔账”入手(编者注:即工业用地及厂房面积、工业园区园内工业用地及厂房面积、辖区内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及厂房面积、新引进工业项目对工业用地及厂房需求量等),对标“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绿色化、数字化、融合化”的要求,抓好“规划、规范、提升、示范、招商”5个环节,按照“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建立了“月例会、季拉练、年考核”较为体系化的推进举措,在全市上下掀起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获批国家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城市。

2022年泉州开工在建标准厂房1300万平方米;今年将新启动建设标准化园区万亩以上、建成标准化厂房千万平方米以上、拉动入园区各类企业项目投资千亿元以上、新增产值千亿元以上。

澎湃新闻:今年是拼经济的年份,全国各地都在全力招商引资,那么泉州是如何开展招商工作的?

蔡战胜: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实行“一把手”带头、全员招商。2022年启动实施“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专项行动,去年累计签约正式合同项目2342个。今年来又接连举行了民营企业重大项目、500强战略合作两场大型签约仪式。

首先完善招商架构,我们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市招商领导小组,以及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和市委常委任组长的十二个产业发展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招商工作;设立市招商服务中心,抽调专业骨干集中办公,实行市场化运营、专业化招商和全过程保障服务。其次优化招商机制,从龙头企业、重要商协会、专业机构和重点侨商中选聘招商引才顾问,并邀请全程列席市“两会”参政议政,为泉州招商事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建立招商项目预审机制,牵头对招商项目投资条件进行预审,筛除不符合产业规划的项目,集中精力锚定大项目、好项目。第三是拓展招商渠道,形成“走出去”、“请进来”和“多元化”的招商格局。

在海佳集团的生产车间,工人借助机器人控制30多条生产线。泉州市委宣传部 供图

让游客能真正领略泉州的“半城烟火半城仙”

澎湃新闻:泉州是全国重点侨乡,你们如何看待侨港澳台资源优势呢?

蔡战胜: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得风气之先、凭侨乡地利、靠拼搏精神,泉籍侨港澳台同胞踊跃回乡投资,作为“晋江经验”的重要亲历者、践行者和推动者,为泉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泉州有“三个900万”,约900万人口常住泉州、约900万台湾汉族同胞祖籍泉州、950多万泉籍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其中海外华侨华人占全国近1/6,占全省近2/3,在全国25个设区市重点侨乡中位居第一,分布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九成在海丝沿线。有异地泉商282家,在外泉商约200万人,覆盖全国各主要城市和绝大部分县(市、区)。以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为主组织或担任主要负责人的各类社团达数千家,涌现出众多华社领袖、商界巨擘及与之关联的大企业、大集团,在海外工商界等领域拥有较大影响力,在外泉商覆盖纺织鞋服、石材、水暖、陶瓷、食品等30多个行业。

澎湃新闻:如何让海外侨胞能充分参与到泉州的经济建设呢?

蔡战胜:首先是加大海外大联谊,泉州与菲律宾怡朗市、晋江与菲律宾达沃市、南安与菲律宾曼达威市都建立了国际友城关系。这三个东南亚城市,都是我们泉籍侨亲分布相对集中的地方。我们也已举办两届世界泉州同乡恳亲大会,专门成立海外联谊会、世界泉州青年联谊会,实施“泉籍精英故乡行”,每年组织重点侨亲家族返乡探亲,等等。其次是用好侨力资源,充分利用大型经贸活动平台,以及世界闽商大会、海外社团庆典,邀请海外及在外泉商参加项目推介,争取回乡投资。2022年,共洽谈对接涉侨和港澳台项目168个,已签约77个。第三是打造“共同家园”,面向东南亚侨亲,建设南洋华裔寻根谒祖平台,包括数字化扫描重点侨村族谱8000多册,帮助近百位侨胞找到家乡亲人。在古城保护中,我们也很注重修缮华侨建筑群、南洋“番仔楼”等,打造侨胞乡愁记忆展示空间。

澎湃新闻:说到历史文化,泉州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东亚文化之都,将如何发挥历史文化方面的优势呢?

蔡战胜:现在泉州有各级文保单位945处,国保数量全省第一、全国设区市前列。全市有世界级非遗项目6项、国家级36项,是国内唯一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类别非遗名录的城市(编者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泉州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记载古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他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亲自部署推动泉州“申遗”。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关心指导下,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申遗。接下来,我们将牢记嘱托,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历史厚重比较优势,将泉州建设成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努力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  

澎湃新闻:世界遗产自然也会推动文化旅游,泉州在这方面如何考虑呢?

蔡战胜:泉州正在全力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第一是注重规划引领,2022年11月24日,我们出台了《泉州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条例》,这也是全国首部聚焦文旅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为总体和全局性的谋划文旅产业,泉州已先后出台加快推进旅游业、影视产业、民宿等高质量发展配套政策及配套资金,做强市场主体。其次是加强项目支撑,重点打造“三个一”(即一批世遗旅游精品项目(线路);一台海丝主题特色、具有宋元泉州风情的旅游演艺精品——《宋元海丝》;一批海丝文化主题系列街区)。第三是提升设施环境,在这方面泉州做了很多工作,完善遗产点智慧讲解系统,构建“多彩公交+慢行步道”城市交通微循环,想方设法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下功夫,比如合理布设民宿餐饮空间,植入古早味伴手礼、茶香雕瓷石体验等业态,让游客能真正领略泉州的“半城烟火半城仙”。

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 泉州市委宣传部 供图

澎湃新闻:除了经济建设,民生建设是评价一座城市的标准,泉州是如何弥补短板,争创共同富裕先行城市?

蔡战胜:泉州坚持超七成五财力投入民生,全力惠民生、补短板,去年完成了39个为民办实事项目,以此提高泉州的民生品质。以大家最关注的教育为例,泉州拥有34.67万名随迁子女,在全省是随迁子女规模最大的地级市。为了解决学位难题,去年,泉州全市新增学位3.9万个,其中,新增幼儿园学位1.2万个、中小学学位2.7万个;竣工投用幼儿园33所、中小学项目51个,同比增长33%、80%,有力保障了所有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说完教育,再说医疗服务能力,我们也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年,泉州新增卫技人员3500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3个、医疗床位1200张;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单位46家,新增普惠性婴幼儿托位3000个,让更多3岁以下婴幼儿获得托位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