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烟囱”告别温度计功能,市民期待其“华丽回归”
在黄浦江畔,伫立着一支“温度计”,不管是寒冬还是酷夏,它都24小时记录着上海的温度。相信许多市民应该非常熟悉,它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大烟囱上安装的刻度显示屏,不过最近,有市民朋友发现大烟囱上的“温度计”看不到了,怎么回事?
记者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对面的位置望向大烟囱,发现大烟囱依旧高高地矗立着,不过,上面原来的LED显示屏和模块灯具已被拆除,显示刻度的灯也已不见,只留下拆除后一道长长的黑色印记。而在大烟囱的底部,沿街搭建了脚手架起到“围栏”一般的作用,避免行人靠近,应该是防止施工人员作业时会有高空坠物的隐患。
为此,记者联系上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工作人员求证缘由,对方答复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当代馆”)的烟囱为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其附着物(温度计)是2010年世博会期间的临时装置。目前该温度计使用已超过时限,其固定钢结构和设备均出现锈蚀和老化现象,近期出现高空坠物,存在安全隐患,经专业机构检测和评估,建议拆除,以确保市民生命安全。目前,当代馆启动了施工拆除温度计的工作。
去年6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就贴出关于“大烟囱”的维护公告
据了解,这支长达165米的温度计堪称世界最大的温度计,也是全球最高的气象信号塔。在上海世博会结束之后作为临时项目本应停止显示,但市民对其的关注及热情令相关部门决定长期保留。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隐患也愈发突出。去年6月,当代馆曾发布一则烟囱维护公告提醒市民,因夏季台风汛期临近,为保障周边行人及车辆安全,关闭了烟囱(温度计)灯光设施,并启动烟囱建筑物维护工作。
记者在附近随机采访,对于这个大烟囱,大部分的市民都能说上几句,言语间充满回忆与情感。大家都表示,这个巨型温度计,是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成名的。“世博会的时候保留下来的,我们以前一直看着,今天过来才发现都拆掉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住在附近的张阿姨说。
记者翻出了13年前拍摄于2010年3月的历史视频,当时,工人们正在对大烟囱进行改造,他们悬挂在高空中,首先在烟囱上打出一个个孔位,然后再安装铁架,这个铁架便是后来的那条温度“刻度条”,在当时的采访中,市民们也对改造满是期待。“改成温度计最好了,我觉得温度计比任何东西都要好,对我们老百姓很实用的。”“以后我们可以讲给小孩子听一听,这里曾经是发电厂,一直保留了下来,将烟囱改造成温度计,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当时不少市民得知大烟囱要改成温度计后都非常兴奋。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曾是上海世博会期间的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其LOGO当中的一条竖线就代表着这根大烟囱。在上海世博会结束之后,作为临时项目的“温度计”本应停止显示,但市民对其的关注及热情,令相关部门决定长期保留。有不少市民都表示,有时候真的是看着大烟囱来决定“到底是多穿衣服还是少穿衣服”。
“上面有屏幕和数字,车从旁边走,也能看到上面的温度计。我觉得这是上海的一个标志,每次看到觉得还是挺有标志性的。”
“以前每天都能看到屏幕亮着,出门前都先看看温度计,再决定穿什么衣服。被拆掉了还是蛮可惜的,希望它能升级后重新回归。”
“我和妻子是2010年做世博会志愿者时认识的,当时这幢大烟囱也见证了我俩的爱情。13年过去了,现在我们孩子也马上要上小学了,听说烟囱要拆了特地再过来拍点照片纪念一下。”市民王先生特地和妻子拿着单反过来拍照留念。
那么,没了温度计的大烟囱未来会怎么样?工作人员表示,当代馆将立足上海城市文化特点,和全球创意人士一道积极探索烟囱发展的可能性,用当代艺术来彰显上海城市表情和文化深度,续写上海城市美好记忆。
上海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过去的工厂、水厂、电厂留下来不少烟囱,这些都是珍贵的工业记忆,除了南市发电厂留下的大烟囱外,杨浦也有两根烟囱,目前伫立在杨浦滨江。闵行力波啤酒的老厂区的烟囱也得以保留,眼下整个地块已摇身变为集办公,商业、居住、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产城融合综合体。我们也期待,“大烟囱”在完成“改造”后“华丽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