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领先!我船用碳捕集系统“首台套”突破在即,为占据绿色航运高地树立标杆
由上海科研单位自主研发的船用碳捕集系统(CCUS),即将首次在新船上装备,从而实现该领域的“首台套”突破。如果试点顺利,该技术有望大规模推广,不仅将助力航运业践行“双碳”战略,也将为我国占据绿色航运技术高地、实现高端装备技术产业化树立标杆。项目双方——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一研究所与山东海洋集团所属山东华宸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在沪签约,正式启动这一试点项目。
航运是贸易活动的基础,但同时,庞大的船队、超长的航线、频繁的往来,也使得航运业的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据国际海事组织统计,2020年,全球航运业的碳排放超过10亿吨,约占全球人为碳排放量的3%。而根据该组织的预警,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那么到2050年,全球船舶的碳排放还将增加数倍,在全球碳排放中的占比提高到18%。
船舶减碳目前公认的技术路线,一方面是抓燃料——研发低碳或零碳发动机,以甲醇、氨、氢等作为能源,另一方面是抓排放——用技术手段,将发动机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并储存起来。而此次在上海的技术合作与试点,走的就是第二条路线。所谓CCUS,就是“碳捕获、利用和储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的英语缩写略语。该技术此前在钢铁、石化、电力等行业都已有应用,但用来为船舶减碳,则尚未出现非常成功的案例。根据协议,此次合作的双方将携手推动研发和产业化,构建从捕集、储存到利用的碳循环链条,为将来大规模组建“绿色船队”探路、赋能。具体来说,山东海洋集团将在一艘新造散货船上,将七一一所研发的CCUS装置装上去、用起来。该装置可以从尾气中捕获二氧化碳,经提纯、液化,最后以“食品级纯度”储存起来。等船舶靠岸,捕集封存的二氧化碳可以被运到化工企业,作为制备甲醇等工业品的原料,从而变废为宝。据透露,该船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工,最快可能在明年试航,其CCUS装置最大可储存二氧化碳1100多吨,大致相当于该船在一个航程中以“零碳”模式航行10天。
早在五5年前,在国内外普遍缺少成功案例的情况下,七一一所就提前开始布局船舶CCUS技术。
与陆上CCUS技术相比,海上应用CCUS要面临许多新挑战。一方面,船舶上空间有限,能源紧张,另外还要解决颠簸、高湿、腐蚀等带来的难题;另一方面,船舶尾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远低于火电厂、炼钢炉等,因此想要将传统CCUS技术简单移植到海上,往往会遭遇“晕船”。面对挑战,七一一所全力攻关,先后突破了低浓度二氧化碳高效吸收、低能耗二氧化碳解析分离、低温二氧化碳液化及高密度存储等关键技术,成功开发了船用CCUS系统样机。经过试运行验证,该系统在提高碳捕集率的同时,降低了体积和能耗,从而能满足实船应用要求。和国外类似装置相比,这套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和完整性都处于领先位置。而且,一路走来,七一一所还在国内外同步开展专利布局,从而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船用CCUS“中国方案”。船用CCUS装置一旦试点成功,未来相当可期。和甲醇、氨等绿色燃料相比,CCUS的安全性优势突出;更重要的是,和新造船相比,旧船难以通过更换动力装置来减排,因此碳捕集几乎是它们目前唯一能拿到的“低碳船票”。作为国内领先的航运企业,山东海洋集团目前拥有100多艘船,实控运力1300万载重吨。山东海洋控股总经理顾志伟表示,如果和七一一所的合作顺利,未来该公司计划将CCUS装备到整个船队。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