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志愿坊”大家谈 | 梧桐树下话文明,天平路街道深化拓展“家门口”文明实践探索
“阿拉‘66梧桐院’现在花样经可多了。”徐汇区天平路街道的居民说这儿是个“宝藏邻里汇”——每天放学,老洋房“66梧桐院的”邻里餐厅,总有一小方天地传出孩子们欢声笑语。附近学校多,餐厅就专门辟出学生专区,父母带着孩子在这儿写写作业,吃个饭再回家;披上围裙,在“红马甲”志愿者的咔嚓声里,灰白头发的阿姨爷叔们,不一会儿就换了模样,发式清爽了,笑容更靓了。“66梧桐院”里又摆开了理发、医疗服务等摊位,来自区域内特色单位的党员、志愿者团队,为社区居民开展“弄堂辰光”便民服务。梧桐树下、老弄堂口的“学雷锋”,成为街区温度的一部分,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这里还有另一个名字——天平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以思想理论共悟圈、美好生活共建圈、民生服务志愿圈、文明新风共育圈、未成年人德育圈“五圈”为抓手,一个“1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圈”构建起来。以此为阵地,街道将志愿服务作为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有效载体,培育发展志愿服务组织,走出一条党建引领、联盟共建、一体推进的共建共治之路。天平路街道,地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上海市文明社区,汇集了宋庆龄故居、陈毅旧居、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旧址等近20处红色经典地标。而今,红色底蕴一脉相承,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新时代文明实践遍地开花。
1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圈:“红蕴天平”串联区域资源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要延伸到哪里,各类资源就要汇聚在哪里。宋庆龄故居、夏衍旧居、上海巾帼园、徐汇艺术馆、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秋海堂文化艺术中心、建襄小学等,都是遍地开花的文明实践特色阵地。以“红蕴天平”党建品牌为引领,街道以分中心为枢纽,构建起“1+21+X”的全覆盖新时代文明实践立体分层网络:1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21个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可持续发展的多个文明实践点,共同着力构筑“1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圈”,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红色基因浓郁、人文底蕴深厚、区域资源丰富是天平路街道的优势。如何将优势转化为动能?2012年起,街道联合上海图书馆、中国画院、五官科医院等170余家区域单位成立“文明天平同创共建联盟”。十余年来,共开展70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服务1.2万余人次,覆盖4万余居民,捐助物资138万元,推动志愿服务从“单打独斗”到“联盟作战”转变,实现了文明实践和基层治理的统筹发展。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更要以学铸魂、以学促干。此前,“汇新知”讲师团就已组建,通过“汇新思”“诵经典”“品名段”“书情怀”“践德育”“精治理”等六大板块,形成了四大类共68节课程清单。今年,将进一步聚焦主题,整合资源,通过充实区域单位青年宣讲骨干力量等,促进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推动社区的学习传播走深走实走心。
梧桐深处支起暖心小摊:有烟火气更有品质追求天一热,太原居民区的宝宝阿姨就要开始动脑筋了。周边工作的户外工作者们都知道,最热、最冷的时节,永嘉路490号弄堂口总有一个小摊就会挑准这样的时候开摊。梧桐掩映下,一群头发花白、身着红色T恤的志愿者们张罗着支起了摊点,“‘宝怡乐’志愿者冬天送饺子、汤圆,端午节送粽子,夏天送绿豆汤,连续做了好多年了”。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实践站等阵地,天平路街道打造保基本和高品质并举的志愿服务供给体系,培育1.5万余名天平志愿者,组建40支志愿服务队,其中居民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队伍“宝怡乐”十几年如一日地为居民提供温情式志愿服务。依托“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分中心畅通供需渠道,将养老、育幼服务及展览、讲座等讯息收录进每月一张的“生活菜单”,为老百姓提供精神文明的滋养。一张张初心好事“微心愿”认领卡,折射城市温度、体现天平温情,推动实现志愿服务供给与社会发展需要、群众需求精准匹配。梧桐深处,不仅有烟火气,更有品质追求。天平路街道独创“名家坊”志愿服务品牌,激活区域名家资源,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文化志愿服务。15年来,秦怡、尚长荣等41位文化艺术领域的“坊”间名人倾情加盟、无私奉献,举办了演出、讲座、辅导活动近500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崇高精神。
让有意义的事儿更有意思:探索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特色项目整合辖区内17条永不拓宽的马路形成“红色地图”,推出多条经典红色研学线路,持续将“红色地标”转化为身边的“红色课堂”,在全市掀起“行走中的党课”学习热潮;自编《初心回澜》《共产党员雷经天》沉浸式党课,让有意义的事儿更有意思。以红色行走、情景课堂、百姓讲故事等形式,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千家万户。
将文明实践和辖区红色资源相结合,天平路街道走出一条“又红又潮”的新路,打造出一批文明实践特色项目。譬如,组织20余所学校开展“天平德育圈”项目,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路径;创立“天平古树名木护绿使者”项目,居民争相守护近160棵天平“明珠”。天平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66梧桐院”美在建筑,美在人心,更美在未来。今后,天平路街道将继续秉承“开门办好中心”的方针,走出去、引进来,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把文明和幸福“种”进群众心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