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藏秦简牍》发布 内涵丰富多样实属罕见

2023-05-28 12:18:19 作者:包永婷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5月28日报道:5月27日,《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新书发布会暨学术座谈会在上海世纪出版园召开。

秦代作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王朝,历史地位非常重要,但由于存在时间短暂、曾推行焚书政策等原因,留下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极为有限。2010年初,北京大学承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捐赠,获得一批从海外回归的秦简牍。这是继睡虎地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之后又一重大典籍类秦简牍发现,包含众多失传两千年之久的典籍,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这批简牍包括竹简10卷共762枚(其中卷四300余枚简为双面书写)、木简21枚、木牍6枚、竹牍4枚、木觚1枚以及骰子1枚、算筹61根与竹笥残片若干,抄写年代大约在战国末至秦始皇时期。这批简牍形制丰富且保存良好,多数有明显的契口和编绳残留,字迹清晰,多数为隶书,很小的一部分近于篆书。其竹简长度不一,有23、27、36cm等。经整理研究,包含有26种不同类型的文献,涉及古代政治、地理、社会经济、数学、历法、医学、文学、民间信仰等诸多领域,丰富性和多样性实属罕见。

北京大学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所集合多学科研究力量,通过十多年的工作,完成了缀合编连和释文注释,推出《北京大学藏秦简牍(全五册)》,近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的面世是“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又一大型的集体项目成果,也是列入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出土文献类”研究成果中首先完成的项目。

“北大秦简牍内容丰富,不仅有多种以往出土秦简牍中未见过的体裁与内容,即使是过去见过的体裁,仍然给予我们很多新的启示,大大丰富了从以往的秦简牍中获得的对秦代社会、政治、经济与秦人思想观念乃至文学作品的认识,有着独特的学术价值。”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古文字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席专家朱凤翰还提到,参加整理的09级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本科生孙沛阳在工作中观察到绝大多数简之背面有斜线划痕,由此联系到以往各地发现之战国秦汉简牍有同类情况,于是发表了关于简背划痕的研究论文,对简牍学界有极重要之学术影响,后来又有许多学者做过更深入的探讨。这一重要研究是在北大秦简牍整理过程中揭示并首次刊布的。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吕健表示,北大秦简牍的整理具有极高的标准,对《北京大学藏秦简牍》的出版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上海古籍出版社为该书的出版配备了经验丰富的简牍文献编校团队,在正式进入编校阶段的五年里,编辑和作者随时互动,对稿件反复推敲,多次提出修改意见,书稿编校往返多达十数次,编辑和作者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批简牍的形制丰富,有竹简、木简、竹牍、木牍等多种,在入藏北大时依然保持着出土时的原始状态和位置关系,为研究古代简牍书册制度提供了绝佳的实物资料。但是,丰富的形制也对出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设计版式、怎么分册等等,编辑和作者反复商量,最终确立了尊重原始书册的物理形态且兼顾内容分类的出版形式。”吕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