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角镜|口福,口福,淌下口水无数!
我常以为,记忆并不会被无端牵起。它总是由某个场景、某件物品或某种味道……忽然开启往事的闸门,令人心泛涟漪。
六月的上海,迎来晴雨相伴的黄梅天。走在云南南路上,湿漉漉的空气夹杂着一阵鲜香滋味随风飘来。抬眼看,牌匾上三个金光大字“鲜得来”分外醒目——这地方再熟悉不过了。小时候,我住在几条街之外的汕头路上,只要跟着父母下馆子“打牙祭”,十有八九是到这里来。
坐在昔日的餐馆,发觉装潢门面已改了模样。十五块钱,点一客“招牌”排骨年糕,也跟三十年前的不一样了。不知是年糕变短了、排骨变小了,还是我的胃口变大了?好在滋味依旧不错。兴许美味只能浅尝辄止,方能让人念念不忘。
印象中的云南南路美食街,是热闹非凡的。除了享有盛誉的老字号“鲜得来”,还汇聚了“小绍兴大酒店”“小金陵盐水鸭店”“大壶春”等众多中华名小吃店。到了夏季晚上,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风味特色排档在街道两旁依次排开,在那个交通还不够发达的年代,吸引四方食客蜂拥而至,店里店外都坐满了人。
据说,云南南路美食街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正值第一届黄浦旅游节筹办之际,原名“大世界美食街”,后来又改为“上海美食街”,到了1998年,才更名为“云南南路美食街”。这条街曾经有多么红火,从“步入云南路,口福,口福,淌下口水无数”的美誉中便可窥见一斑。
如今的云南南路,与三十年前大不相同了。我深知,这份“不同”并不能以简单的“好”与“不好”来论断。三十年前,这里是上海滩闻名的美食一条街,四季烟火气十足,但地上随处可见厨余垃圾和污水;日月如梭,随着各大商业圈、餐饮场所雨后春笋般涌现,老牌美食街逐渐没落,在困境中寻求出路;2008年,经过大规模改造的云南南路美食街重新亮相,集结了一批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洪长兴”“五芳斋”“德大西餐社”等,将美食街打造成一派上海市井景象。现在的云南南路,从马路到店堂,全部焕然一新。肮脏的环境变得干净宽敞,两旁泊满私家车,可见整体餐饮销售状况良好。
如果,再要追溯云南南路的历史,也许可以从附近的“上海大世界”游乐中心建成开始说起,也可以从路口一个水饺摊和一个烘山芋摊说起……这条街上的故事很多,遍布在它周围的每一处建筑、每一砖一瓦、每一个犄角旮旯,都足以说上三天三夜,而人们往往以为自己所处的那段时期才是最好的——这并不妨碍万事万物的潮起潮落、推陈出新。
就像年岁渐长的我,虽欣赏云南南路的新定位、新姿态,却仍忍不住怀念三十年前的那一客排骨年糕,每每回想起来,还是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口福,口福,淌下口水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