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高温下坚守 为劳动者送上清凉

2023-07-17 10:58:25 来源: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网站

记者 陈玺撼 戚颖璞 查睿 王力

出梅入伏后,上海热力升级。

昨天是上海高温橙色预警信号连续上线的第3天。13时前后,中心城区(徐家汇站)气温定格在37.1℃,也是当日最高温。

这是申城今年第10个高温日,也是第3个酷暑日。由于云系较多,体感虽然比周三要缓和一些,但依然热得火辣辣。

高温之下,申城各行业劳动者坚守岗位,为城市的正常运行默默奉献,整座城市也用实际行动及时回馈,将体贴关爱送进人们心中。

  重大项目 休息室就在身边

6时不到,现场施工主管沈天宝就来到工地检查。昨天是工地上的大日子,在沪苏交界处的新浏河大桥拓宽改建项目开工,这是上海市重大工程G15沈海高速嘉浏段扩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沪苏之间的主要通道之一。6时许,施工人员陆续到达,穿戴好工作服和防护用品,登上从新浏河拔“河”而起的钢栈桥。

阳光直晒下,7时30分气温已逼近32℃。如果说在陆地上作业是“脚底铁板烧”,那在水面栈桥上干活就如同“煮水蒸包子”。10多名工人在作业平台上穿行忙碌,电焊、打桩、调试设备……不一会儿,工作服就被汗水浸湿。

这时,在作业现场搭设的凉棚便开始发挥作用。“热了累了,工友们可以在凉棚里休息,缓缓神、补补水。”承建方隧道股份上海路桥该项目副经理朱文斌说,凉棚虽然不大,但矿泉水、盐汽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防护利器一应俱全。

现场,陆续有工人进来补充能量,抖擞精神后再次投入作业。此外,面对持续高温天气,大项目也得“巧干”:通过做两头、歇中间等方式避开高温,拉响高温橙色预警后,工人们会在10时至15时休息。

在工地的出入口,还有一个“清凉”的集装箱,这里成为工人们的临时休息区。18平方米的集装箱内配有冰箱、空调、饮料、防暑药品,还有两张床和一些座椅,供工人们临时休息、解暑纳凉。

  环卫工人 高科技省力降暑

11时,室外温度攀升到36℃以上,苏虹路上有几个深蓝色的身影仍在忙碌。隔着湿抹布擦拭桥梁扶手和花架,王春芳感到有些烫手,额头上又沁出十几颗汗珠。桥下,金引娣沿着河边的绿化带前行,用火钳夹走“躲”在里面的瓶罐、纸巾和烟头。

头顶烈日、挥汗如雨的王春芳、金引娣是时下沪上5万多名一线环卫工人的缩影,在难熬的高温环境下,他们为美化市容环境拼尽全力。

对敬业可爱的劳动者,这座城市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关爱。上海虹桥枢纽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环卫保洁班组长陶永强表示,班组近期已将下午工作时长从3.5个小时缩短为1.5个小时,下午上岗时间不得早于两点,如果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上岗时间还要往后延。

机械化作业率的提高,也让环卫工人省力。刘备战把手中的高压水枪比作“高科技扫帚”,摆动几下,冲出的水便带走顽固的灰尘、污渍。过去1个人用2个小时顶多普扫一遍约3000平方米的区域,而且经常留下“盲区”。去年10月,12辆雾化冲洗车和3辆扫地车投入使用后,3个人的工作效率能顶过去50个人。

最近,公司还给环卫保洁班组200多名环卫师傅配备了“冰马甲”,将特制的冰袋分别插入前胸、后背,可以保持约两个小时的舒爽。

不过,“冰马甲”露脸的机会不多。“除了应急任务,我们几乎不会在太阳下站两个小时,累了马上休息。”刘备战说自己的包干区域有好几座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这些站点向他们及外卖小哥等敞开怀抱,吹空调、倒水、热饭、充电等服务一应俱全,免去了往返奔波之苦。

  机场基地 年轻人也能吃苦

连日高温,上海两大机场的停机坪变成了“露天烤炉”——中午地表温度达70℃。

即便热浪滚滚,仍有一群人为了旅客安全,坚持在烈日下日行两万多步,李涛便是其中一人。他是东航技术浦东维修基地空客航线一分部的高级副经理,迎送飞机的间歇对飞机进行检查,有故障还要抢修。

飞机降落前,李涛和同事三人一组,提前15分钟抵达停机位,检查停机位是否有石子、碎屑等影响飞机安全着陆的东西。飞机降落后,李涛和同事指挥飞机停稳,然后先进行绕机检查,再上机进行检查,按照工单,不能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每天10时到18时,既是最热的时候,也是航班高峰期。飞机降落后,往往一个多小时后就再次起飞。为保障航班准点,停机坪上的工作人员一刻不停歇。

“我们的工作服是全棉的长袖和长裤,湿了干、干了湿,很快就爬满汗渍,硬得像一块纸板,每天上班起码换两三套衣服。”李涛说,高温天从有空调的地方走向烈日当头的户外的确需要勇气,支持他的是工作的成就感,看着旅客平安出行,他能感受到自己职业背后的使命。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如今不少年轻人进入单位,面对近40℃的高温,也没有人退缩。

“前两天,我看到一位‘00后’跟着师傅给飞机换轮子。他们在发动机下面,除了天热,还要迎着发动机的热风,轮子晒得滚烫,一般人戴手套都拿不住。这种情况就好像在火焰山上面对岩浆一样,但当我问这个小伙子累不累时,他只是笑笑。这让我感叹,现在的年轻人也能吃苦。”李涛说。

  外卖小哥 商家免费送冰块

“最近闷热的感觉很不好受,但是午间高峰期的单量却多了25%,一个夏天能多赚几千块钱。”在大宁音乐广场附近跑单的饿了么外卖员冷洪微对酷暑是又爱又恨,不过中午能多送七八单,让他觉得热点辛苦点也值得。

冷洪微说,夏季外卖的工作时长虽然没有变化,但是高峰和低谷的单量差异更明显,“11时30分至12时30分是最高峰,一个人在点餐的同时通常还会点一杯饮料,我们骑一趟能顺带的单量也水涨船高。”

目前,上海很多外卖员已经收到夏日清凉包,包括大容量水杯、手机防水袋、防晒蓝冰袖、驱蚊花露水等,让外卖员在高温、降雨等天气能有所准备。同时,各区域的骑手驿站都备有冷饮、水果、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物资,外卖员在歇息之余还可以方便充换电。外卖平台还根据气象预警进行前置提醒,同时作出线路优化和派单保护。

上海各地中小商家的温情,也让冷洪微心怀感动。“天气热的时候,人多喝点水忍一忍就行,但是手机吃不消,手机太烫了就会死机,系统一卡就没法工作了。”在送外卖的过程中,冷洪微时不时会用冰块给手机降温。

但是冰块从何而来?他尝试问冷饮店要一些免费冰块,没想到店员都非常热情提供冰块和冰水。“我在上海送外卖有5年了,发现越来越多的店铺都主动为我们提供方便,免费冰水、空调休息等这些爱心之举已经习以为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