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深谈促消费 | 崔丽丽:促消费“二十条”将放大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2023-08-08 14:37:41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

“促消费”是提振经济的关键。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从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20条针对性举措。这是继《“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发布后,近一段时间来又一个国家层面的稳增长、促消费重磅文件。

此次出台的促消费“二十条”有哪些新亮点,哪些举措具有突破性?对于下半年提振消费、巩固经济复苏将发挥什么作用?8月7日,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教授、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专访。

在崔丽丽看来,促消费“二十条”是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构成措施,文件把消费提高到“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的高度。总体要求注重市场有效与政府有为、优化供给与扩大需求、提质升级与创新发展三个方面的平衡结合,覆盖了大宗消费、服务消费、农村消费、新型消费四个具有消费潜力和消费前瞻性的维度,最后在消费设施的完善和消费环境的优化两个维度提出了促消费软硬件的保障。整体上是一个注重各方面平衡、有高度且重点突出的促消费措施体系。促消费“二十条”对下一阶段相关政府部门和商业领域企业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有一个提纲掣领的作用,对于消费类相关企业而言,在重点消费市场有了更多的底气去“撸起袖子加油干”。总体对消费市场是一个利好性的因素。

《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共分六大类20条,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及优化消费环境,提出优化汽车购买使用管理、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扩大餐饮服务消费、丰富文旅消费、开展绿色产品下乡、壮大数字消费、加强金融对消费领域的支持等。哪一条举措最具有突破性呢?

崔丽丽表示,其实在几个消费领域都有比较有突破性的举措,突出地体现出智能化/智慧化、绿色化、闭环化以及面对新消费群体等新趋势。

比如在稳定大宗消费部分,围绕汽车消费的全生命周期相关的政策闭环,消费促活的政策导向,家装家居的智能化升级改造等;在扩大服务消费部分,针对智能体育装备、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也有一些比较新的服务消费趋势和迎合这类新趋势的政策提法;在健康服务消费中,“开发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生活照护、康养疗养等服务和产品,支持各类机构举办老年大学、参与老年教育”,将促消费的重点聚焦在银发群体的服务与产品领域。在促进农村消费部分,将绿色消费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复制浙江“万千工程”经验,又进一步反哺到乡村旅游,形成了消费促进美丽乡村发展的闭环,既可以提升农村消费,又可以带动城里人到农村消费,可实现一策双效。在拓展新型消费部分,更是集中聚焦了数字消费和绿色消费。数字消费部分,不仅仅关注过去传统的信息消费,更是将范畴扩展至了数字化形式的消费业态;在绿色消费部分,则重点关注了绿色低碳产品的创新、耐用消费品的绿色消费更新与升级,打造社会公众的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将会在更长远的时间周期中持续推进消费潜力的释放。

崔丽丽总结称,促消费“二十条”整体上覆盖了从社会公众当前消费的产品、服务,衣食住行到未来新生活理念和消费态度的可持续消费潜力释放,是一个着力于短期着眼于长期可持续的综合政策体系。

上半年,我国GDP增速达到5.5%,超过了年初设定的5%左右的预测目标,这其中消费作出了重要贡献。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实现22.75万亿总量。下半年欲保持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消费也将是重中之重。

对此,崔丽丽认为,在促消费“二十条”的指引下,各地在完善消费的软硬件环境的前提下,将进一步基于本地消费市场的特征,打出各地特色的促消费策略。比如江西发放消费券、上海发放体育消费券等,加之大宗消费品限购新政策的解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刚需消费者的一些顾虑。基于上半年的经验和促消费“二十条”利好政策,加之中秋、国庆和岁末年初等传统节庆和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因素,下半年的消费形势将更好于上半年,能更好地放大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