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不孤 大爱无疆|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宋庆龄与国际友人展开幕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刘昊、俞霖10月27日报道: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宋庆龄的引荐安排下,突破国民党对延安的军事围困和新闻封锁,成为第一个访问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的外国记者,撰写了轰动世界的《红星照耀中国》;白求恩和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晋察冀前线设立了国际和平医院,为八路军培训医护人员……
在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来自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朝鲜等国家一大批国际有识之士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热情、无私地帮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义事业“大道不孤”,国际友人对中国人民的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翻开国际友人在中国奋斗史,能够发现他们中许多人都与宋庆龄有着重要关系。许多国际友人名字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朋友——宋庆龄。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诞辰130周年。由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举办的“大道不孤 大爱无疆——宋庆龄与国际友人”展览,于10月27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开幕。
展览选取了70位受宋庆龄团结、引领和感召的国际友人做群像介绍,并重点展示其中12位深受宋庆龄的关心和影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者,以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市政府副市长刘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会长薛潮、市政府副秘书长尚玉英出席并共同启动展览开幕。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管委主任倪一飞、市友协副会长傅继红等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国际友人马海德之子周幼马作为亲属代表发言,周幼马说,我父亲马海德是美国医学博士毕业后来到上海,在“革命导师”宋庆龄引领下走上革命道路,他在延安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党和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工作了一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死也无憾”,我想这是和我父亲一样许许多多国际友人的心声。“我父亲作为保盟驻延安代表,在宋庆龄领导下和魏璐诗、王安娜等人一起,设法为根据地、解放区提供医药物资和设备”,周幼马说,他们和宋庆龄都是我非常敬重的长辈,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和力量,我们依然深深怀念着他们。
据悉,这是“宋庆龄与国际友人”专题研究领域推出的又一项重要成果,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学术价值,既为学习党史、与历史对话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当前开展的主题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材。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以后,会懂得“国际友人”“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的朋友”等等这些并不只是教科书上“高大上”的词汇,他们的无私付出、对中国的无限热爱,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动不已。
远渡重洋来救死扶伤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毛泽东所称赞的这名外国人,就是白求恩。《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入选了语文课本,他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国际友人之一。
1938年,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医疗队来到中国。一行人抵达香港后,宋庆龄与香港八路军办事处合作,共同组织成立支援白求恩的小组,帮助其辗转抵达晋察冀。此后在宋庆龄领导的保盟支援下,白求恩在晋察冀的后方医院,昼夜工作,在第一周内检查了520名伤病员,又连续4周为147名伤病员做了手术。在冀中开展巡回医疗的几个月间,白求恩率医疗队行程1500多里,参加了四次战斗的战地救护。还根据游击战争的特点,筹建了“特种外科医院”,举办“特种外科实习周”,亲自授课示范,培训战地救治骨干。
像白求恩一样在华开展医疗活动的国际友人还有很多,如美国的马海德、印度的柯棣华、奥地利的严斐德、罗马尼亚的柯列然等。
把“红色中国”介绍给全世界
抗日战场十分凶险,有不少外国新闻记者不畏艰辛深入前线,忠实报道中国军民抗战实情,揭露日本侵略者残暴罪行,介绍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事迹。
1936年,经宋庆龄推荐,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埃德加·斯诺成为第一个访问革命根据地的外国记者,据此经历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红色政权的真实面貌,也为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国际同情与援助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深入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德国《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史沫特莱前往山西五台山八路军总部,成为八路军第一个外国随军记者。在史沫特莱眼中,“这是一支坚不可摧的队伍”。
为扩大宣传阵地,宋庆龄在香港创办了《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邀请了不少在华外国友人参与编辑和撰稿。原合众国际社的记者爱泼斯坦负责《保盟通讯》的编辑出版工作,埃文斯·卡尔逊撰写的《在长江流域的战士当中》,详细介绍了他和艾黎等人在新四军部队和驻地进行考察的情况。
国际友人支援中国
还有许多国际友人来到中国参加各项建设,他们都与宋庆龄有着密切交往。如新西兰的路易·艾黎参加了“工业合作社”的经济救亡运动,缓解军需民用工业品的需求量对战时工业的巨大压力;德国人王安娜作为宋庆龄的外国秘书奔波各地,完成援华物资运输通关等任务;剑桥大学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行程千余里,给困难中的中国科学界以实际、真诚的帮助,运送物资、捐赠书籍,他在1994年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荷兰导演伊文思,1938年来华拍摄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还把一架手提摄影机辗转赠送给延安,这台摄影机后来拍摄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延安的活动以及中共“七大”等珍贵历史镜头。
大道不孤,大爱无疆。宋庆龄曾多次指出, 要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不仅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 还要争取国际正义和进步力量的支持。宋庆龄与国际友人之间的友谊见证了中国人民从艰难困苦中,一步步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的光辉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