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各医疗机构“同题共答” 帮助患者走好人生“最后一程”

2023-10-27 15:55:09 作者:王佳燕 陈娜娅 来源:东方网 选稿:潘子慧

“我可能时间不多了,选择来安宁病房之前我犹豫了很久,但来到这里的感受超过了我的预期,很温暖很温馨。自从生病以来,我没有像现在这样放松过、舒服过,我身上干干净净,家里人也都陪着我,我没有什么遗憾了,谢谢你们。”肺癌晚期患者黄先生,在普陀区利群医院安宁疗护科走过了生命最后的旅程,留下了这“最后的遗言”。自开展安宁疗护服务五年多来,共有800余名患者在这里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普陀区有常住人口124.29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29.08万、80岁以上高龄老人5.25万。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疾病终末期患者逐年增加,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与照顾患者给家庭增加的负担严重影响百姓生活质量,安宁疗护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

作为全国第一批安宁疗护5个试点地区之一,普陀区已探索建立以利群医院为中心的“1+12”(1家安宁疗护中心、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区各级医疗机构共同参与)安宁疗护服务体系。主题教育期间,普陀区卫生健康委将“完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作为领导牵头课题,与区内各医疗机构推进“同题共答”,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召开专题会议,深入了解社区居民与安宁疗护从业人员需求,挖掘当前工作中的难点、堵点,推进问题整改,从而提高生命末期照护服务质量,努力让每一个生命尊严离世。

儿童关怀室“阳光小筑”为孩子打造一个明亮、富有想象空间的小木屋,希望成为父母和孩子临时的家。

蹲点调研,用脚丈量每一个病房

利群医院安宁疗护科有这样一家人,60岁的张阿姨,她的母亲因患重病进入生命终末期,辗转于各大医院重症病房,既不方便照护又要花费高昂治疗费,给张阿姨带来沉重负担。获知利群医院安宁疗护科的信息后,张阿姨联系医院,将母亲安排到安宁疗护病房。安宁疗护科副主任王晓琳向她承诺:“张阿姨,从您母亲来到这,我们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任何困难都会负责解决。”听到这话,张阿姨眼含热泪:“有了王主任的这句话,我这个做女儿的就放心了。”

在“四百”大走访中,普陀区卫生健康委多次召开从业人员座谈会,在一个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剖析中,发现疾病终末期患者在社区全科与综合性医院专科之间转介渠道不通畅,患者就诊存在不便。面对患者的“吹哨”,区卫健委即刻行动起来,组织医务社工等专业力量,多次前往利群医院、长征社卫等“安宁疗护病房”蹲点调研,面对面聆听每个病人及其家属的“心声”。

安宁疗护病房设置露天开放场所,打造绿色自然环境,疏解患者和家属的不良情绪。

聚焦患者转诊中的“梗阻”,区卫健委牵头制定《普陀区安宁疗护转介方案》,将“家庭医生信息化平台”与二、三级医院信息库对接,建立机构与机构、机构与居家的转介机制,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二、三级医院技术为支撑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在利群医院构建“专科+安宁”的服务模式,形成“及时评估-患者院内转介-有效服务-全生命周期照护”一体化服务路径,提升安宁疗护服务质量和效率。

关注少数,用心聆听每一种声音

欣欣(化名)是一名神经胶质瘤患者,因肿瘤压迫脑干已失去再次手术的机会,病情日益加重的她戴上了呼吸机住进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这个月她即将度过第12个生日,父母渴望让孩子离开冰冷的监护室,用爱和温暖陪伴她最后一段生命历程。欣欣一家被妥善安排进利群医院儿童安宁疗护关怀室,家人和医护人员共同为欣欣举办了一场隆重的生日会。

党员志愿者携手民主党派志愿者,为患者举行生日会,满足患者最后心愿。

生命关怀是全年龄段的关怀,对疾病终末期患儿的照顾,同样不可忽视。随着人们对安宁疗护理念的知晓和接受,全年龄段人群需求逐渐增加。但普陀区的医疗机构发现,目前,儿童安宁疗护尚在起步阶段,服务供给远远不足,亟待完善。

为此,普陀区卫健委注重聆听“沉默的少数”,聚焦以往鲜少被注意到的“疾病终末期患儿”,采取“专科+安宁”的模式,扩大服务人群。以上海市儿童医院专科医联体支撑,建立“1+1+12+X”儿童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启动“悦心联盟——普陀区安宁疗护心理支持项目”,针对癌症末期患儿及家庭,提供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服务支持。10月14日,上海首个二级综合医院内的儿童安宁疗护病房落户普陀利群医院。院党总支书记吴玉苗说,“儿童关怀室是普陀区卫生健康系统主题教育期间推动工作发展的一项惠民举措。病房命名为“逐光小筑”,寓意向阳而生,逐光而行,让每一位入住的孩子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

未来,普陀卫健委还将深化这一课题,深化“构建一个体系、创新一种模式、组建一支队伍、运行一套机制、设计一间房子、珍藏一份寄托”的“六个一”工程,进一步探索儿童安宁疗护的规范和标准,联合社会力量将儿童关怀与安宁疗护进行融合。

医务社工作为医护之外的情感补位,通过召开家庭会议,与安宁MDT成员一起,通过协商帮助患者家庭制定照护方案,为其提供心理与社会支持。

整合力量,让答题人遍布每一个角落

普陀区安宁疗护中心主任吴颖介绍:“区安宁疗护中心联动各街镇做过一个调研,发现老百姓对安宁疗护服务的需求非常大,但他们获取的信息很有限,如何有效推广理念成为提高服务利用率的关键问题。”与人民群众对“暖色终点”的需求相比,全社会目前参与安宁疗护服务的主体范围也较为狭窄,仅靠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还远远不足。

开展安宁疗护,对医疗机构而言是一项纯公益的业务,但其社会价值远远大于营利上的损失。为了让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到安宁疗护的事业之中,普陀区以主题教育的开展为契机,将深化安宁疗护体系建设列入民生项目清单,依托与街镇的“联组学习”,与各基层卫生健康单位的“联手调研”,进一步整合条块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将“最后一程”的关爱理念与工作经验,向普陀以外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拓展。

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普陀区卫健委于第19个世界安宁疗护日牵头举办“2023年世界安宁疗护日主题活动暨长三角安宁疗护学术会议”,吸引了来自上海各级安宁疗护机构、全国部分省市的同道。与此同时,普陀区卫生健康系统还牵手教育系统,创新“拥抱生命 向阳花开”生命教育课堂,走进校园引导青少年重视生命、理解生命,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生命教育模式。截至9月底,普陀已建成安宁疗护床位168张,实现了服务全区覆盖,安宁疗护病房已累计收治5901位患者,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累计88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