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苒苒:为老百姓写新闻是我的新闻本能

2023-11-04 15:50:06 来源:东方网 选稿:潘子慧

说实话,今天让我作为青年记者来上台分享,其实有些惭愧。明年就是我从业第20个年头,依然“混”在青年记者队伍中让我欢喜又惶恐。但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新闻的理想永远年轻,只要始终不忘新闻初心,保有新闻热情,就永远是热血青年人。

我是1982年出生的,晚报复刊也是1982年。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我与新民晚报的缘分。小时候,对新闻的最初印象就是每天傍晚打开信箱替家人拿出刚刚收到的新民晚报。夜光杯,蔷薇花下……各种栏目读得津津有味。或许从那时起,新闻理想的梦就已在心间种下。

学生时代担任《少年报》小记者,毕业之后,或许是水到渠成,我进入了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新民晚报工作。

初进晚报,我进入社会新闻部昨夜今晨工作室工作,从群工部转型而来,那是一个24小时待命,每天与各种突发新闻、投诉新闻打交道的岗位。接触最鲜活的民生事件,做最接地气的社会新闻,让当时职场新人的我对记者的责任和使命感有了更深的理解。

2008北京奥运会前,我来到了体育部,从此与体育新闻接下不解之缘。体育版在晚报是有历史传统的。经常听老报人说起,晚报从创刊之时,就已有体育版。作为一张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报纸,文体是市民茶余饭后最津津乐道的内容。

融媒转型,这些年,我的工作阵地从一张纸一支笔的平面报道逐渐转型为出镜、主播、视频剪辑、成立融媒个人工作室的全能特种兵。但始终不忘记的,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晚报宗旨,是为老百姓写新闻的新闻本能——记者就应该俯下身去,走到基层,走到百姓身边,用心、用情倾听动人的故事,用笔端、用视频记录时代。

从社会新闻到体育新闻,从初心到传承,于我而言,其实内核始终只有一个:新民姓民。奋斗在新闻一线,写贴近老百姓的故事,追老百姓爱看的内容,用真情换真心,这是晚报记者的特色。我们是记录者亦是奋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