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科幻的一集:清华教授用AI写小说,斩获科幻奖

2023-12-13 15:24:41 来源:观察者网 选稿:周玮

清华大学教授沈阳最近又“火”了。

不久前第五届江苏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公布获奖名单,署名“@硅禅”的《机忆之地》获得二等奖。

@硅禅和《机忆之地》的由来不一般:作为国内最早开始元宇宙研究的学者之一,沈阳教授指定了卡夫卡风格,经过66次对话,由AI输出了约43061个字符,他再从中复制出5915个字符,完成了该作的参赛版本——@硅禅这个名字,也是AI起的。

这可能是最与众不同的二等奖:第一次,AICG(生成式人工智能)作品和人类作品一起参赛并获奖。

图片转引自现代快报

今年科技届最大的“搅局者”当属大模型。

一方面,ChatGPT的大火,让人们意识到AI技术进步带来的颠覆性,各类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另外一方面,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产品的“标配”,它们正融入到信息搜索、处理和输出的各个环节,走向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于国内外大模型能力的讨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是抓模型研发的基础能力,还是抓贴合实战的应用落地,中国大模型行业也存在着“城市包围农村”和“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径之分。不少人认为,中国大模型应该扬长不避短:大模型底座能力要奋起直追,但将大模型和智能搜索、智能制造和特色文旅产品相结合,同样有爆发力。

AI作者,混入人类之中

在此前的一场活动上,沈阳教授向观察者网等媒体分享了《机忆之地》的创作历程。

“之前,我用人工智能写了一篇小说的开头,发到朋友圈。有记者就留言建议我说:沈老师,可以用这个混在人类小说大赛中投稿,看看能不能拿奖——而且让评委察觉不到?”据沈阳透露,小说甚至没有人为设定大纲,从大纲、正文、配图,连笔名都是AI自己生成的。

据《扬子晚报》此前报道,《机忆之地》是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主任付昌义邀请沈阳来投稿的。两人相识,该大赛征稿通知也没有备注不允许使用AI。付昌义回忆称,六位评委中有三位投票同意推荐这篇小说,但还是有人发现了异样,“有一位在评选完了之后跟我说,感觉这篇文章有点像AI写的,读起来感觉还是有差距”。

在付昌义看来,这篇作品还有进步的空间。“第一个版本出来的时候我就看了,感觉不像个小说,像剧本大纲,后来做了修改要比第一稿好多了,但还是有欠缺的,只能说达到了高中生或大学一年级学生初写作的状态,技巧性等方面和真正的作家还是有差距的。”

ChatGPT刚问世时,就曾展示过小说创作的能力 2023年4月测试截图

AI写小说并获奖,会带来什么影响?

“AI创作文学作品,我想现在只能说是一个起点。”在付昌义看来,现在还很难说这一次AI创作作品的获奖会对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付昌义称,“AI的进步也是促进我们人类创新,人类相较于AI最大的优势在于人类有着更强大的创新能力、好奇心和想象力,这也许会成为一个开端,未来会怎样我们保持观望状态。”

有趣的是,人们很久以前就设想过,会有新的“执笔者”出现。

例如关于无限猴子定理(Infinite monkey theorem)的讨论——无限次在打字机上随意敲击键盘,最终能打出任何作品——甚至是莎翁全集。这个想法可以追溯到1913年,法国数学家埃米尔·博雷尔关于概率学的讨论。后来有人写了一个“猴子模拟器”,专门用来模拟这件事发生的概率。

这个概率相当小。

“猴子模拟器”屏幕截图

包括小写字母(26个),空格、逗号、句号、分号和连字符在内,“猴子模拟器”能够随机生成31种字符。不考虑区分字母大小写和特殊标点的情况,那么首个生成字符匹配原文的概率是1/31,头两个字符都匹配的概率是1/961(31x31)……以此类推,莎翁全集共计约500万个字符,那么猴子敲出莎翁全集的概率是1/31^5000000。

《Math Plus Magazine》刊文计算过:拿中彩票做类比,中头奖的概率约1/14000000≈10^7.1,那么猴子敲出莎翁全集的概率,相当于连续赢得约100万个彩票头奖——假设每周都中彩票头奖,差不多要连着中两万年;用时间来计算,如果模拟器生成字符的速度为每秒50个,且不停地生成字符,那么预计约132亿年后,人类将有99%把握读到莎翁全集——可宇宙诞生至今也不过138亿年。

不仅仅是复制和重现,现在的人工智能已经展现出了一定的创作能力。技术进步,如今似乎正在以另外一种方式,模糊着文学和技术的边界。当ChatGPT等大模型通过图灵测试,人类的生活将面临真正意义上的重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