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十人·潮起海上|“钻石”点位集成,如何打造中央活动区的“王冠”?
【编者按】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浦东揭牌。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一片热土之上深耕“试验田”。
从无到有、由少到多,行至十年,中国自贸区站上新的起点。
“新征程上,要在全面总结十年建设经验基础上,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勇做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先锋,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总结十年历程,指明奋进方向。
澎湃新闻“十年十人·潮起海上”系列报道正在推出,本篇关注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世博管理局发展研究处处长齐成民。
白浪 海报设计
人物简介
齐成民,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经济师,现任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世博管理局发展研究处处长。齐成民曾任职于高校,长期在浦东新区工作,2017年荣获浦东新区三等功,现从事区域规划、政策研究和浦东综合改革试点、自贸试验区、引领区建设等工作。
世博文化公园、前滩、全球文化演绎中心、央企、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组织聚集……说起上海自贸试验区世博片区,每一个点位都“闪闪发光”。
“我们一方面努力‘镶钻’,集聚更多符合‘四大功能’定位的精华要素;一方面努力‘成冠’,通过系统性的工作将众多‘钻石点位’集成起来,将世博片区打造成中央活动区的‘王冠’。”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世博管理局发展研究处处长齐成民说。
“黄金三角”战略使命
提到世博片区,齐成民认为,有三个词最能体现其卓尔不群的部分。
一是“水绿交融”——这是它的生态底座,也是世博片区在上海所有中央活动区中所特有的“天赋”,因为这里是世界级滨水区,绿地占比达到37%,是上海市优秀低碳发展实践区。
二是“秀外慧中”——这是它的内在肌理。秀,即全球文化的秀场,因为这里拥有13座在建和已建成的一流大型文体设施,展演场馆坐席数为6.5万个,这种集聚密度在中央活动区中也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外,即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因为这里“汇全球、为全球”正成为现实,已逐渐成为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组织在上海的首选地。慧,即智慧科技的交流展示地,这里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长期会址所在地,也正逐渐成为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和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中,即以“中”字头为特色的综合型总部高地,这里已集聚了27家央企集团投资的100多家各类央企,成为国内央企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三是“黄金三角”——这是它最让人憧憬的战略使命。在上海重要的规划文件中,“世博-前滩-徐汇滨江”是作为一个整体被定义的。这个“黄金三角”与“陆家嘴-外滩-北外滩”所构成的另一个“黄金三角”,堪称最能体现上海繁荣繁华和未来全球城市风貌的“三角”。
“与‘外滩-陆家嘴-北外滩’这个三角相比,我认为,‘世博-前滩-徐汇滨江’更像巴黎左岸,新锐而感性,有着生机勃勃的文化艺术生命力和强烈的开放创新精神;同时,新三角也更‘绿’,是名副其实的‘Office Park’。”齐成民说。
国际经济组织集聚,提升上海全球资源配置功能
当前,包括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内,已有21家各类国际经济组织落户世博片区,另外尚有储备项目13家,为实现2025年前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经济组织聚居区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世博片区是如何吸引到这些国际组织的?
齐成民表示,“为国家试制度、为发展补短板、为开放探新路”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自2015年起,世博管理局就围绕落实上海自贸试验区工作任务,结合片区禀赋特点和工作实际,探索建设国际经济组织集聚区(GOC计划)。2021年7月,前滩国际经济组织集聚区正式挂牌。
为推进国际经济组织集聚区建设,世博管理局组建专门工作团队,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量身定制办公空间,在深受跨国公司青睐的前滩世贸中心建设专业办公空间;明确区域内国际经济组织的主管单位和扶持办法,定期帮助他们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同时,已落户的国际经济组织,也开始在提升上海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作用。比如,英国皇家特许船舶经纪协会(ICS)与中国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航运服务办公室,共同启动高端航运人才“双认证”中英航运专才发展计划;德国物流联盟上海代表处、英国皇家特许船舶经纪协会上海代表处、亚太运输保护协会(新加坡)上海代表处坚持助力上海航运中心建设;法国国际商会上海代表处、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上海代表处、韩国大韩商事仲裁院上海代表处等助力上海建设亚太争议解决中心,积极发挥商事争议解决在改善上海投资环境、促进法治营商环境建设、推动上海对外开放、扩大上海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作用。
此外,已落户国际经济组织还参与了国际行业标准制定。作为首个将总部设在上海的国际金融组织,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正在推动在其成员国内建立转型金融框架;作为全球唯一从事商业核电运营的专业技术组织——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英国)参与制定了核电领域安全系统性能、燃料可靠性、工业安全事故率等11个指标供各成员电站使用、对标,以提升核电领域的管理水平和业绩。
世博园区旧址变身央企总部集聚区
截至目前,世博地区规模以上央企入驻数为51家。其中,商业24家、服务业19家、工业4家。世博园区旧址,已变身央企总部集聚区。
齐成民介绍,国务院国资委或其他部委下属的27家央企集团(或公司)共在世博地区注册了115家各类关联企业,包括中国宝武、中国商飞等集团总部企业两家,区域性总部或业务板块总部17家,直属公司或全资子公司3家等。在这27家央企集团中,有18家已经进入世界《财富》500强。
谈及央企聚集对于自贸区建设的意义,齐成民表示,除了对自贸区的经济发展发挥压舱石、稳定器、动力源的作用,央企的作用还很多。比如,大宗商品贸易类央企的集聚,就联动了金融、清算、仓单登记、仓储等机构,促进了这些领域的开放,丰富了自贸区的开放创新类型。同时,诸如中国宝武、中国商飞、中核集团等领军型央企的入驻,对于自贸区发挥全球要素资源配置、高端产业引领作用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提升自贸区的“四大功能”。
齐成民还透露,世博地区的27家央企及关联公司合计注册资本约为人民币1143亿元、美元1.93亿元。“入驻世博片区的央企在产业形态上有三个特征:一是大宗贸易企业集聚,如中铝国贸集团、中铜国贸集团、中黄金(上海)贸易公司等。二是能源龙头企业集聚,如中核集团、三峡集团、中国华能、中国华电、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等关联企业,在核能、水、风、光伏以及传统能源等领域实力雄厚。三是产业金融企业集聚,如长江三峡投资管理、宝武财务集团、商飞财务、商飞资本、永诚保险等,相关产融功能日趋明显。”齐成民说。
一面“镶钻”,一面“成冠”
谈及未来的打算,齐成民说:“接下来,我们要坚持‘做在当年、谋划两年、看到三年’,一方面努力‘镶钻’,集聚更多符合‘四大功能’定位的精华要素;一方面努力‘成冠’,通过系统性的工作将众多‘钻石点位’集成起来,将世博片区打造成中央活动区的‘王冠’。”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聚焦7个方面提出了80条措施。齐成民表示,世博片区一方面将重点在金融开放、增值电信、数据跨境流动、数字技术应用和“边境后”规则等方面着力,努力形成应用场景和实践案例;另一方面,也要结合片区实际,敢于在某些领域“引领构建”,深化GOC计划实施和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生态集成区建设,探索“国际争议解决特色功能区”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示范区”的建设。
齐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