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人和“外滩27号”,《繁花》背后的那些外贸往事侬晓得伐?

2024-01-12 10:13:42 作者:范易成 来源:东方网 选稿:费一妍

东方网记者范易成、通讯员施晖1月12日报道:日前,电视剧《繁花》的热播,让观众穿越时空,仿佛回到了八、九十年代的上海。电视剧中汪小姐工作的“外滩27号”外贸大楼,对于很多“老外贸人”来说十分熟悉又亲切。《繁花》里藏着哪些外贸元素,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如何变迁?近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校友、老师聊了聊那些外贸往事。

外贸大楼

“外滩27号”外贸大楼是电视剧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地点之一,其前身是号称“洋行之王”的怡和洋行,1955年收为国有,此后长期作为上海市外贸局的办公大楼,故称“外贸大楼”,上海的外贸经济就是从这里腾飞的。那个时候外贸进出口权是归属国家的,所以在电视剧中,汪小姐是一名国有企业的外销员,也是负责出口配额的“关键人物”。

“像汪小姐一样的中国第一批外贸业务员,见证了中国外贸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年代。”原东方国际集团美洲分公司总裁陈才林看过《繁花》后,勾起了自己的回忆。作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前身上海对外贸易学院)1979级经济系校友,陈才林1983年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外滩27号”,第一份工作就是担任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的外销员,负责美国地区的业务。

陈才林(右二)与美国宾客合影

“外贸大楼从一楼到七楼分布着众多被称为‘涉外单位’的国有外贸进出口公司。我的办公室在三楼,向东正对着黄浦江。每天从早上8点半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通过函电联络外商,审查信用证,与外宾进行谈判,为国家争创外汇。”陈才林介绍,当时自己的母校培养了一大批英语好、精通外贸业务的外贸人才,“我的同学林大成也是做外销员的,做的是床上用品业务,业绩十分突出,曾获评全国劳动模范、获全国业务能手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我每年的业务量也达到2000多万美元……”1986年,陈才林被外派至科威特,回国后曾担任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

“外滩27号”不仅走出了汪小姐,还走出了陈先生、林先生等一大批外贸人。“电视剧中的很多细节非常贴合实际,是当时上海的真实写照。这大概是《繁花》受欢迎的原因吧。” 陈才林说道。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创建于1960年(当时的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是原国家对外贸易部(商务部前身)最早设置的两所本科高校之一,被誉为“中国对外经贸人才的摇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学校以培养外销员为特色,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外语好、懂法律、上手快’是学校人才培养特色,也获得了企业界的高度认可。”据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何欢浪介绍,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学校提出“四通”人才培养,即学生需要掌握对外经贸领域的通用语言、通用管理、通用规则、通用工具。随着贸易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转型,在新时期,学校服务国家“贸易强国”战略和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提升的需要,通过理工赋能经管专业,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何欢浪说:“当前,我们正在积极创新实践,通过双专业建设、微专业建设、实验班建设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希望学生能掌握系统深入的经济学理论、熟悉国际经贸规则和了解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与政策。实现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对外经贸人才的培养目标。”

(图:校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