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繁花》时代的上海,“变身”文创设计→
“在这次活动之前,我从未了解过上海非遗。在我的印象中,上海从来都是华灯璀璨的代名词,海派文化代表的也是时尚新潮,传统、非遗、历史,无论如何都无法与Fashion的‘魔都’画上等号。”
1月13日下午,徐汇区长桥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内人声鼎沸,正在举办的首届上海市“寻找海派文小创”展览及颁奖活动,吸引了百余名观众参展。来自全市各区的中小学生代表,向参观者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原创文创设计作品,其中不乏旗袍、上海历史建筑、黄杨木雕等海派元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既涵括传统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又兼具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时尚。传承、弘扬非遗及海派文化,对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美育具有重大意义。为鼓励青少年关注非遗以及海派文化,激发他们的文化创意,徐汇区长桥街道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共同举办首届(2023)上海市“寻找海派文小创”活动。
当《繁花》同一时代的老上海,在孩子手中“变身”文创设计,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沪语小课堂》鼠标垫,将“老面皮”“门槛精”“扎台型”等沪语与生动的表情包相结合,直观易懂;《莲之轮》,以丝绸之路上的中国“纹”化为题,颇具灵气。《多角兽门环》《民间神兽IP系列》等作品也令人惊叹。参赛的05后、10后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独具一格的文创设计,让非遗再度焕发新光彩。
徐汇区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黄杨木雕也在多个设计中有所体现,包括文化衫等文创产品。海派黄杨木雕浓缩着民族元素和文化底蕴,活动开展近一年以来,不少参赛选手来到徐汇区参与黄杨木雕的授课,加深对传统木雕艺术的了解。最终成品也不负期待,陆续斩获一等奖等奖项。
本次活动最终评选出一等奖8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9项,最佳人气奖1项,最具创意奖2项,优秀组织奖10项。据悉,“寻找海派文小创”部分参赛作品将于1月17日在长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对外展览,想要一睹这些充满灵气的小设计师作品的市民朋友,可自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