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从上海浦东走向全国,满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2024-04-24 17:18:43 作者:朱贝尔 来源:东方网 选稿:蒋昕婕

2023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颁奖典礼暨2024长三角(浦东)文采会4月23日下午在浦东群艺馆举行。赛事展会珠联璧合、携手同行,为长三角及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再赋能,助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浦东样本。

摄影:王坤

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于2018年在浦东创办,六年来突出“服务+设计”双轮驱动,聚焦新理念、新内容、新方式、新人群、新模式五个维度,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通过树立典范、集聚资源、赋能驱动,已辐射全国20个省市、158个城市,汇聚优秀设计师、运营团队百余名(个),打造了千余个“新样本”,涵盖公共阅读空间、商圈艺术空间、文博美术空间、乡村文化空间等类型,推动了全国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向“品质高、美感强、体验好”跃升。

成为全国公共空间建设风向标

浦东三十多年翻天覆地发展巨变,不断刷新群众对公共文化的新期待。群众不仅需要高楼大厦、山川相连的最美“天际线”,也需要大街小巷、你我身边的最美“地平线”。基层公共文化空间不够美、运营理念不够新、服务品质不够优、年轻群体不愿来等痛点,始终是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2018年,在上海市民文化节的积极推动下,首届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在浦东扬帆起航。6年来,空间大赛已经成为全国公共空间建设的风向标,成为引领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的新趋势,成为全国公共文化领域实践探索的新典范。

记者了解到,本届大赛共吸引2684个空间参赛,经过6年发展,大赛累计参赛空间高达6033个、推出获奖空间1130个,与第一届相比,大赛已实现十余省市、百余城市、千余空间、亿余人次的量级提升,实现从上海浦东走向长三角、复制推广到全国的跨越式发展。

6年来,大赛专业凝聚力持续走强。大赛打造集聚了上百名来自全国的公共文化专家和专业设计师人才资源库,既有李国新、蒯大申、何建明、李立、陈竹等知名专家,也有米思建筑、三文建筑、水石建筑、山水秀等国内知名设计机构。

6年来,大赛精品案例库不断丰厚。大赛已经实现基层、商圈、阅读、文博、跨界和乡村六大类空间赛道全覆盖,扩充打造千余家示范空间案例库。无论是颁奖典礼所在的浦东群艺馆,浦江东岸的世博文化公园申园,还是长三角范围内的龙华广场塔影空间、浙江电魂自在里文化空间、江苏苏州湾文化中心,以及更广大地区的云南西南联大先锋书店、山东海岱楼钟书阁、河南太极全域剧场、四川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等,都已成为精品案例。

大赛的最大价值是成果转化

经过6年的连续办赛,浦东主管部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并明确提出: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不是为评而评、为赛而赛,而是要做到优质资源赋能基层,创新运营模式惠及基层,提升内涵品质扮靓基层,持续推动大赛成果转化,这样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浦东新区为服务《上海市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行动方案》明确的9大行动,区里已经推出30余项行动、配套300个项目。其中,与文化空间建设相关的,涉及5项行动、60余个项目。下一步,浦东还将着力做到“四个坚持”:

始终坚持成果转化,高举优秀设计服务群众的旗帜。浦东将大力支持设计师赋能基层,面向全区街镇推出基层文化空间设计补助项目,支持各街镇打造一批“梦想改造家”式的新空间。以大赛激发设计创意、以大赛推动改造实效、以大赛落实社会责任,近年来浦东就涌现出了诸如暖亭、陆家嘴融书房等经典案例,将老旧空间打造为颜值极高、效用极好的公共会客厅,年轻人近悦远来的网红打卡地。

始终坚持赋能基层,持续深化探索空间激活的新机制。浦东主管部门始终问需于基层、问计于基层、问效于基层,做强大赛配套机制,包括同步举办文采会,为新空间提供最强内容支撑;以“时间对表、服务对心”推动“空间对路”,推动全区公共文化场馆建立日均12小时、全年365天的延时服务新机制;完善优秀运营主体数据库,发掘培育一批运营团队参与新空间运营。例如本届获奖的星梦停车棚,就是依托上海大学博物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学院等专业运营团队,将专业展览送到百姓家门口,助力艺术进社区与社会大美育。

始终坚持弘扬传统文化,唱响坚定文化自信主旋律。在推出浦东历史博物馆、上海吴昌硕纪念馆等空间升级案例的基础上,本届大赛浦东又精心推出了周家渡摆渡人书场新案例,打造成颜值极高、老年人、年轻人都爱去的优秀传统文化新阵地。各省市也涌现一大批博物馆、美术馆等空间,如苏州博物馆、重庆大足石刻博物馆、安徽省美术馆、福建非遗博览苑等。

始终坚持凝聚合力,发动全社会共奏空间建设交响曲。“公共文化空间美化升级,政府不能唱独角戏,而是要大力探索政府引导、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的路径,才能让文化空间真正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相关负责人表示,浦东以启动2024最美空间大赛为契机,将继续与兄弟省市互学互鉴、共促共进,持续打造设计美、服务好、理念新的公共文化空间,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