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手足口病来袭,居家隔离怎么做?

2024-06-26 15:52:47 作者:徐婷婷 来源:东方网

小花今年四岁了,这两天总是咳嗽、流鼻涕,还有点发烧,吃了感冒药也没有好转。今天妈妈还发现小花的手心、脚心起了许多红色的疹子,连忙带她去了儿童医院。医生说这是手足口病,小花还在出疹期,不能再去托班了,需要居家隔离。对此,妈妈很困惑,什么是手足口病?居家隔离应该注意什么?又应该怎么保护家里的二宝呢?

手足口病,恼人的“小红疹”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儿童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且隐匿性高。手足口是我国丙类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手足口病年均发病率在37.01/10万至205.06/10万之间,高发于夏秋季节。根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局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4月,手足口发病人数达156519例,相比2023年同期增长3.3倍,已成为我国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手足口病潜伏期平均3~5天,最多可延长至10天。致病的肠道病毒不同分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也就是说,同一个儿童也可能因为感染不同的肠道病毒导致多次发病。我国现有病例中,以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A组16型(CV-A16)和埃可病毒肠道病毒71型(Echovirus A71, EV-A71)最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导致。

根据疾病的发展过程,可将手足口病分为出疹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心肺功能衰竭期和恢复期。绝大多数患儿在出疹期痊愈(约1周),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随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丘疹或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痛不痒。不典型皮疹可见瘀点、瘀斑,CV-A6和CV-A10所致皮疹可为大疱样,伴随疼痛和痒感,且不限于手、足、口部位,发病后2周可能出现手掌和足底脱皮,发病后1-2月可能出现脱甲症状。少数病例在起病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精神差、嗜睡、烦躁、肢体抖动或肌无力等,大多数仍可痊愈。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和心肺功能衰竭期属于危重型,发展为循环衰竭、神经性肺水肿的患儿病死率高。

居家战“疹”记,隔离要当心

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可在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居家隔离,应隔离至所有症状消失后一周。居家隔离期间尤其要注意清洁和消毒,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复杂,密切接触、呼吸道飞沫以及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或事物都有可能感染。接下来,我们就从“衣”“食”“住”“行”和“观察用药”五方面讨论具体的隔离防护措施。

(1)衣物清洁有妙招

应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可以洗澡,穿宽松柔软透气的衣物,避免摩擦。患儿接触过的衣物、玩具等均应进行清洗消毒。患儿的衣服和被单应该单独清洗,不与他人衣物混洗,并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若要共用洗衣机,可先用70°以上热水浸泡30分钟,然后正常清洗,在阳光下曝晒也能起到消毒作用。

(2)饮食健康来保障

患儿应吃凉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适当进食冰棍、冰牛奶等。饮食宜清淡,避免过烫、咸、辣的食物, 餐后用淡盐水/生理盐水漱口。患儿使用过的餐具、杯子应充分清洗干净并煮沸消毒20分钟。家长在接触患儿前、喂食前都应洗手。

(3)家居环境大扫除

家中如有其他儿童,食宿、玩具和生活用品都要尽量分开。应保持居家清洁、开窗通风,每天至少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地面、家具表面、玩具等应每天清洁,每周消毒1-2次,尤其注意门把手、水龙头等,患儿粪便、疱疹液等污染的物品,清洁后应含氯消毒剂消毒。需要注意的时,酒精消毒是无效的,应使用含有有效率500mg/L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15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拖把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剂浸泡15min,然后再清洗。。患儿的呕吐物、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干粉按照1:5搅拌,60min后冲水,家长在清洗患儿呕吐物、排泄物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完成后及时换洗衣物。

(4)行动限制要注意

患儿应尽量避免外出,不与其他儿童接触,居家隔离治疗时间至少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幼托场所7天内若出现10例及以上病例,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需全校停课。

(5)用药观察不松懈

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应密切留意其身体状况,由于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建议做好对症处理。若皮疹瘙痒,无破溃处可外涂炉甘石洗剂止痒,破损处若有感染,可局部使用抗菌药膏,不要用含激素的药膏。若患儿出现发热超过38.5℃,应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退热贴)等,或使用退热药物治疗,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如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昏睡、抽搐等症状是,可能累及神经系统,如出现四肢发凉、皮肤发花、出冷汗等症状时,可能影响了循环系统,均应及时就医。

作者:上海市儿童医院 徐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