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会·养育 | 孟红娟:时光印记

2024-08-14 14:37:00 来源:新民网

十年前,小梦考取了县外一所优质民办初中学校,这所学校每个年级有800多名学生,全是当地择优录取的优等生,但只有前30%的同学有希望考进当地一所优质的公办高中,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作者和女儿

进入初中学校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小梦的成绩排在后30%。这对小学时老师眼中的“红人”、同学眼中的“明星”的她来说,不啻是沉重的打击。初中阶段是孩子身心发育快速、情绪多变的青春“叛逆期”。在外地学校,小梦被当成了“异乡人”,遭遇了同学交往尤其是小女生之间的矛盾旋涡。

以上种种,让年仅13岁、初次离家过独立生活的小梦感到措手不及。以分数论英雄的学业压力和恼人的同学矛盾,使她产生了强烈的逃避和叛逆心理。

作为母亲,也身为教研工作者,我接触的是“学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思想,也阅读过一些教育教学专著。在日常教研工作中,我一直向老师们传递“关注和尊重孩子的需要;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孩子,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孩子面前;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等师生交往观。

作为母亲,我还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工作之余醉心于阅读和写作。我看过傅雷写给傅聪的《傅雷家书》以及富兰克林、洛克菲勒、爱因斯坦等人著的《美国家书》。看完这些书,我深受书里主人公亲子沟通的启发。父母与孩子之间有时受时空限制,常常不能面对面交流,但作为交流载体的书信,可以穿越时空,达到教育和交流、增进感情的目的。

2013年秋的一天,小梦在班主任的要求下给我写了一封信,那是老师布置给每一名学生的作业,内容是针对进入中学阶段的第一次期中考试的学习反思。这封书信放在课桌上,每位去开家长会的家长都会收到一封这样的信。

读完小梦的信,知道她的成绩排名,我也顿感惊讶,不禁在心里暗暗担忧,在这个强者会聚的班里,小梦能跟上吗?于是我给她回信,鼓励她不气馁、不服输,我们不做马拉松长跑的领跑者,只要能跟上强者的步伐,她就是赢家。同时,受傅雷等人的家书的影响,我和小梦商量,希望我们也将这样的书信交流进行下去。我们约定把这件事贯穿到她的整个中学阶段,至于她在量上要写多少不强求。就这样,小梦对我的信有了断断续续的回应。

写信过程中,小梦时而接受我的观点和建议,时而又反驳我,她的情绪起起落落,常有反复,我们的关系时而为母女,时而为师生,时而为朋友,又时而为“仇敌”。

写信的初衷仅限于沟通、交流和记录,尽可能帮助小梦走出青春期的迷茫和对高强度学习的厌倦,并没打算结集成书出版。小梦上大学后,我选择了部分书信,在媒体平台发表,结果引起文友关注。

在文友的鼓励下,我思忖着每个孩子的成长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说不定社会上还有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的“小梦”,也会遇见类似的学习压力和成长烦恼,也有像我一样的家长遇见我一样的“遇见”,说不定我们的书信能成为他人的一面“镜子”,在自我观照的同时,也可以照见别人。于是我告诉小梦,打算将我们的书信以时间为线贯穿成书,公开出版。

当小梦回看多年前我写给她的这些信时,百感交集,她写道:“我深深地感受到,你对我的爱总能在恰当的时候静静地降落在我每一次的情绪波动点上,你的爱在我心中发光指路,经久不息。谢谢我最亲爱的妈妈,永远爱您的女儿。”

人生是条曲曲折折的河流。在生命的长河中,因为这些书信,我和小梦成了照见彼此生命中的那道“光”。(孟红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