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个人 逛一座城 | 蔡尚思与西藏南路123号

2024-08-14 15:11:00 来源:新民网

 

蔡尚思,思想家、哲学家,著有《中国思想研究法》《中国礼教思想史》《王船山思想体系》《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论》《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论》等。

蔡尚思作为骨干成员参与的“大教联”,经常在西藏南路123号的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大楼举行活动。

惟信真理

蔡尚思1905年出生于福建德化,20岁不到只身赴北京求学,曾向王国维、梁启超请教学问,开始专治思想史、学术史、文化史。后来由北大校长蔡元培引荐,蔡尚思来到上海的大夏大学任教。1931年到1934年,蔡尚思至武汉的华中大学任教,其间打下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因为校长失信,蔡尚思愤而辞职。后来的一整年,他都在大学问家柳诒徵主持的南京国学图书馆里读书,每天十六七个小时,完成了汉代到民初除诗赋词曲以外的全部前人文集的阅读,摘出研究资料达200多万字。

1939年,蔡尚思出版了第一部代表性学术著作《中国思想研究法》,为书作序推荐的是蔡元培、柳诒徵、蒋维乔、顾颉刚。这本书正是蔡尚思以武昌期间学习马克思主义所作的笔记为基础写成的,是在旧时代敢于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一本新著作,也是较早运用辩证法唯物论的著作之一。

蔡尚思一生惟信真理,不问宗派门户,以“不迷信前人,不害怕孤立,不随风使舵,不曲学阿世”为治学原则。他崇尚百家争鸣,择善固执,从善如流,因为“学术上的真理与谬论不是一时分得清的,必须经历时间与实践的考验,不宜匆忙下结论”。

著作等身

蔡尚思在沪江大学执教期间,积极参与抗战活动,甚至将自家寓所作为中共地下党员的中间联络站。他曾多次帮助何伟等人暗藏文件、转达书信、进行秘密宣传,支援中共地下党的抗日活动。

1945年,蔡尚思联合郭沫若、茅盾、马寅初、马叙伦、陶行知、翦伯赞、郑振铎、叶圣陶、胡绳、杜国庠、周建人等24位知名人士,成立“全国学术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强烈呼吁“反对独裁、停止内战”。翌年,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的领导下,他又和张志让、沈体兰、周予同共同创办“上海大学民主教授联谊会”(简称“大教联”)。

图说:西藏南路123号 新民晚报记者 金晶 摄

“大教联”经常在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大楼举行活动,除了蔡尚思是其中骨干成员外,上海社科大师中的陈望道、周谷城、刘佛年、周予同、吴泽、郭绍虞、吴文琪也在该组织担任干事。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大楼于1931年9月落成,被誉为“远东最大、最漂亮的青年会大楼”,也是中国建筑师最早设计的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高层建筑。

1952年,全国开始大规模调整各大高校的院系设置,沪江大学各科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蔡尚思调至复旦大学,任教授兼历史系主任。在担任行政工作的同时,他陆续写成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王船山思想体系》等学术著作。在80岁至100岁之间,他又新撰《中国礼教思想史》《周易思想要论》等著作。蔡尚思身体康健,不沾烟酒不喝茶,特别的健身方式是坚持冷水浴长达50年。他家有一个特制的大陶缸,每天清晨他都要在缸里泡一泡冷水。

2006年,在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蔡尚思获“学术贡献奖”。2008年,蔡尚思逝世,享年104岁。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