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城|两位追梦“90后”,亲历智能汽车产业“临港速度”
【编者按】
一座年轻的城,正在成为一群年轻人的城。
8月20日,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将迎来挂牌五周年。五年来,临港聚焦开放、创新两大使命,全力担负国家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全市经济发展增长极的重任,为国家试制度、补短板、探新路,奋力走在全国改革开放前列。
这里是上海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有年轻的创业者和科学家,有国际化的企业及平台机构,也有土生土长的临港人,他们将用自己的故事,讲述如何遇见临港、选择临港、扎根临港。
澎湃新闻将全面聚焦这片高水平开放的创新热土。本篇关注亲历智能汽车产业“临港速度”的两位“90后”。
王璐瑶 设计
每天早晨7点多,31岁的程家兴在家吃过早餐,送孩子到幼儿园后,便从上海南汇新城开车15分钟抵达上汽乘用车临港基地,开始新一天的打拼。
这时候,家住浦东北蔡,27岁的杨山巍也快到了。他虽然不住在临港,开车过来所花的时间却不到一小时,这比许多在上海市区工作的人通勤时间还要短。
上汽乘用车临港基地。资料图
距离人民广场70多公里的临港,在上海是一座年轻的城,正聚集越来越多追求梦想的年轻人。很多人知道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每年在临港举办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这里还进驻了上汽、特斯拉等大量创新企业,实际上,临港更是年轻人书写奋斗故事的舞台。
在临港新片区构建的前沿产业体系中,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发展成临港经济规模最大、带动效益最强的前沿产业。2023年,临港智能汽车整车产量突破110万辆,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对比2019年的314亿元,5年实现了10倍的增长奇迹。
程家兴,1993年出生,目前是上汽乘用车临港基地总装车间项目主管。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为 受访者供图
程家兴和杨山巍,是临港迅猛发展的智能汽车产业中的两个优秀年轻人。目前,程家兴是上汽乘用车临港基地总装车间项目主管,杨山巍是上汽乘用车制造工程部尺寸论证工程师。
应届毕业生的理想offer
在智能汽车领域,程家兴和杨山巍是技术过硬的青年骨干。而对这两个年轻人来说,临港是他们追求梦想之地。
程家兴大学一毕业就来到临港。2015年,上海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的程家兴,以管培生身份入职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临港基地,这是他的理想offer。
临港基地是上汽乘用车在国内布局的四大工厂之一,主要承担上汽集团旗下智己、飞凡、荣威、MG四大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的生产制造。
程家兴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上汽于他而言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梦想。
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从流水线岗位干起,9年来一步步成长为生产班组长和工段长,再到如今负责整装车间项目导入。
在上汽乘用车临港基地,工作中的程家兴。
在他手上,车辆生产不仅高效、安全,而且质优。2022年上汽乘用车销量达84万辆,生产节奏很紧张。这一年程家兴担任生产工厂工段长,常常开启双班工作。虽然每天很忙,他自愿报名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全国范围内的“质量信得过班组”比赛,获得了二等奖。
2023年更进一步。这一年上汽乘用车销量升至98.6万辆,在新能源与海外市场双轮驱动下,创全年总销量、新能源销量双新高。程家兴在“工段长精益技能及数字赋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也开始担任临港基地总装车间项目主管,负责项目导入。
在临港9年来,程家兴从“职场小白”成长为青年骨干,接手的车型从荣威RX5,到近年来热销的飞凡F7,智己L6、L7等,他一路见证着中国自主品牌智能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
在上汽乘用车临港基地,工作中的杨山巍。
“世界冠军”的新舞台
另一个年轻人杨山巍有其独特之处,入职上汽乘用车时已是一名“世界冠军”。
2017年,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杨山巍力克20多个国家的选手赢得车身修理项目的金牌。这项赛事,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
原本在上海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现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现代职业学校)汽修专业学习的杨山巍,本来想着学一门技能,毕业后也许能进入4S店。他没想到,自己凭借努力不仅站上了世界技能大赛最高领奖台,还入职了上汽乘用车,落户上海。
2017年,杨山巍在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车身修理项目金牌。
2018年起,杨山巍开始在上汽乘用车制造工程部样板科工作,主要负责新车在项目阶段的尺寸论证工作。他通过优化工装夹具、制定尺寸控制工艺、分析论证零件尺寸等环节将尺寸提升至移交要求,让汽车尺寸符合并优于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批量生产制造。
在许多技术环节,“世界冠军”的实力不遑多让,但杨山巍也面临挑战。他说,真正进入汽车生产制造一线,他见识了许多“老法师”,也感到汽车制造涉及的领域远比自己想象得更广泛,他必须虚心学习许多新东西。
比如,对一款新车型的尺寸进行分析论证,他不仅要掌握现场的零部件尺寸控制要求,也要会看三坐标测量报告、会使用CATIA查看数据、懂得现场安装装调工艺对尺寸的影响等 “更多的东西要一直不断地学。”他说。
“汽车外部零件与零件之间的匹配精度会直接影响着客户对汽车品质的第一印象,所以做好尺寸匹配是至关重要的。”杨山巍说,他和同事要做的工作,就是保证汽车所有外饰件的接缝完美无瑕,全部符合设计标准。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 IC 资料图
新城变化“翻天覆地”
“离上海很远,离世界很近”,这是现在很多人对临港的描述。不过,程家兴和杨山巍第一次到临港时,他们只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前半句。
程家兴回忆,第一次到临港大约是10年前,大学期间“为了看日出”。他和同学乘车70多公里远赴滴水湖,一路上,城市的高楼大厦往后退,进入南汇嘴以后,车窗外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芦苇荡。那种视觉感官的对比冲突,让他现在都难忘。
2015年拿到上汽乘用车offer的程家兴激动不已,同时暗自担心“以后要去农村工作了”。但现在让他兴奋的是,10年来,他是临港发展一日千里的见证人和参与者。
“刚开始到这里,连一个正经的购物中心都很难找到,”他说,“但一年比一年变化快,最近这几年的变化翻天覆地。”
杨山巍对这种飞速变化也印象深刻。
“2018年来临港的第一印象就是比较远,刚下高速的时候,感觉这一块非常荒凉,一下雨轮胎就有泥,感觉像个‘泥城’。”他说,很快他知道,原来上汽乘用车临港基地所在的地方真的叫泥城镇。
杨山巍,1997年出生,目前是上汽乘用车制造工程部尺寸论证工程师。
起初杨山巍在公司想叫外卖、下班打车都不容易,选择很少。但这几年来,临港的城镇化速度令人咋舌,商业配套、基础设施每个月都在变化,上汽乘用车附近就建起一座万达广场。稍远一点,杨山巍还经常去港城新天地和朋友聚会。
在杨山巍眼里,临港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平时参加上海机械工程学会举办的论坛和活动,经常遇到来自各企事业单位的青年代表,结交朋友、相互学习。
程家兴老家在江西,现在他不仅在上海临港工作,还已和妻子在南汇新城买房,把家安在了临港。因此,他对临港的教育、医疗、公共资源有更多关注,“各类配套都在完善”。
他的孩子就读于小区旁边的冰厂田幼儿园,就医时他们可以去三甲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每到周末,他和家人经常到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天文馆、海昌海洋公园等地参观游玩。
程家兴觉得生活在临港,还有很多细微的便利。滨海地区环境优美,道路宽阔,临港居民可以体验到最前沿的智慧交通。这里有全国首批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临港公交、临港捷运两家企业获得了上海首批智能网联公交示范运营牌照。
在程家兴和杨山巍看来,临港拥有大量就业机会,还越来越适合生活。“在这个地方,年轻人未来会有很多机会,大有可为。”程家兴说。